天气预报link

南京 今日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小雨  东北风4-5级  3℃/8℃ 

站点搜索

基础课教研部赴苏州市公安局调研交警智能执法

发布时间:2022-09-06 16:02:48点击数量: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具有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信息变化快、重要性强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慧交通既是信息化条件下做好交警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传统交警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探索建立具有信息化特点的交通管理格局,应当成为交警执法建设中必须深入思考和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苏州市公安局工业园区交警大队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22年8月,基础课教研部组织部分教师赴苏州市公安局工业园区交警大队开展暑期调研活动,全方位了解该大队交警系统如何结合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开展警务信息化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减少管理成本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

一、苏州园区交警智能执法主要举措

苏州工业园区辖区面积278平方公里,道路里程达到953.1公里,注册机动车35.5万辆,单次出行距离达到8.5公里,出行距离与上海市相当,出行需求旺盛、活跃度高。园区交警大队单警管辖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面临着地域广、警力少、任务重的现实困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入为解决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策略,苏州园区交警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形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整合资源、便民利民、联调联处、综合服务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创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新模式,全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事故处理体系,不断提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能,建设交管一体化平台,切实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智能服务,为民警提供互联网办公环境,并以此推动“互联网+”现代警务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方便市民、惠警减负、能力提升的多赢效应。

(一)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事故处理体系

交警部门立足于中心平台大数据和专业的事故研判系统,精确研判事故高发点及事故高发原因,研究事故预防对策,定期反馈至辖区各中队,指导路面的勤务工作。

1.推动交通事故快处

依托“交管12123”手机APP平台,积极推广支队统一开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互联网在线快速处理系统,当事人可以通过该系统事故快速处理功能快速采集交通事故现场信息、在线自行协商或申请交通事故在线认定,而交警部门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协助当事人进行在线处理。同时,加强与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机构的协作配合,推动互联网在线系统与保险相关系统的技术对接、信息共享,以及交通事故互联网在线定损和理赔,实现交通事故在线快速处理和理赔跨部门协同、全流程闭环办理,为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2.实现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在线办理

持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顺应当今“互联网+”新思路,打造改革创新“网上店”——园区交通事故处理E服务”网络平台,打通各交通事故处理关联业务系统平台之间梗阻,实现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线上服务工作机制,将交通事故处理窗口服务项目一一搬上网络平台,包含事故在线处理、在线调解、摇号鉴定、事故赔偿计算、救助基金申请、相关法律法规查询等诸多服务功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在线”,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使群众零跑腿”。

3.数据赋能,事故研判

园区公安交警E服务在提供事故处理服务的同时,也是一个数据仓库,系统可以依托历史交管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帮助管理者了解路网的通行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发现园区事故高发路口、事故黑点,为交通管理决策和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实时发现异常拥堵路段,通过警务通指挥路面警力进行快速人工干预,进行现场疏导,从而达到科学管理、压降事故、保证道路畅通的最终目的,最大范围的让数据赋能,为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组织、警力部署、设备布设等方面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二)建设交管一体化平台

基于智能交通数据中台打造的“情指勤督舆”交管一体化平台,打破大队内部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壁垒,形成业务关联与信息研判,闭环构建“情指勤督舆”一体化高效勤务模式。可拓展接入其它政府部门及互联网企业数据,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跨平台的全量交通数据整合管理。指挥平台、路面中队民警均可通过平台交通态势可视化模块,实时查看相关辖区拥堵路段、流量情况,从而全域性、针对性进行勤务部署和优化调整。网格勤务模块中,可实时定位警员、警用装备位置,强化监测、提高勤务质态;打通各类警用设备数据壁垒,警员、警格的工作量可视化查询和展示;严格落实积分制考核,警员、中队绩效考核可视化排序分析,查缺补漏。基于业务数据和算法模型,可一键在线生成交通态势报告、勤务质态报告等专项业务分析报告。警格、中队、大队均可生成正负面工作清单,用于精准指导勤务工作。

园区交管一体化平台划分了交通态势、数字情指、数字勤务、数据赋能、数字孪生、车路协同、设备管理共7个业务模块,业务模块下共细分了18个功能模块。目前已接入业务地理信息数据、电警过车数据、实时监控数据、信控数据、互联网路况数据、停车场静动态数据、事故数据、违法数据、警格勤务数据、专家方案数据、设备数据等11大类数据。2021年,新建自适应可变车道2处;专题优化信号配时1260次,同比上升15%;联动联调自适应信号机413台,形成绿波路口99处;全年保障大型活动安全举办62次。全域路口渠化提质改造58处,路网平均速度40.9km/h,同比上升10.2%,全时段交通拥堵指数1.23,同比下降2.5%。

二、苏州园区交警智能执法的效果评估

工业园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站式”服务平台融合各方数据,是一种综合集约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新模式,提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能,成为为民办事的重要窗口和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为园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便捷线上服务,使得线上不见面办理交通事故成为可能,为园区市民提高无处不在的智能服务,充分发挥各部门信息资源使用价值,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

线上平台的使用,在原有传统交通事故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将单纯依靠民警个人专业素养,转化为让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自主参与交通事故相关流程,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在交通事故处理当中的信任指数,让事故处理流程更加公开透明,进一步使人民群众获得参与感。这套平台2020年至今,已受理案件54959余起,调解9067起,调解率93.4%,其中线上调解2039起,线上调解率为22.5%。大量交通事故化解在调解过程中,减少了社会矛盾,有效提高了社会和谐度和人民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市民全面安全意识,增加人民在公安服务中的参与感,加强社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一体化处理交通事故,大大压缩了处理交通事故的时间,使简易交通事故处理能够在几分钟内就办结,让线上处理交通事故成为可能。平台处理流程公开化透明化,使得各个职能部门都能够在线获得事故相关信息,同时也让各个职能部门的合作更加流畅,所有事故处理环节都在网上能够查询,使交通事故办理更加具有公信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站式”服务平台运营至今,有效信访投诉数量为0,真正打造无投诉交通事故处理全流程。

园区交警大队打造“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精细化、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城市交通”的交通治理新模式,助推交通警务从传统工作模式向基本现代化模式高质量转型、升级。自2011年以来,园区重大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据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园区拥堵指数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通过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到交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提升了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速度以及工作精度。可见,对于园区这样一个拥有百万以上常住人口、日均出行总量突破300万次的区域来说,智能交通在交通管理中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苏州园区交警智能执法发展趋势

(一)完善“情指勤督舆”五位一体的警务工作闭环

打造“情指勤督舆”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勤务模式,形成业务闭环;以科技为引领,以绩效为抓手,科学用警,优化勤务,精准服务群众出行需求;交通管理情报制导、及时准确的预警研判机制;指挥调度集成化、专业化、扁平高效的勤务指挥模式;部门联动、网格化管理、城市交通无盲区管控;科学化、精细化动态积分考核,加强勤务执法监督,完善警务评价体系,建立正负面清单。

(二)深度挖掘数据,加强事故研判,提前响应

智能交通数据服务平台,旨在满足各交通业务数据的汇聚共享、安全监管、可视化管理的需求,在分布式环境下数据建仓,汇聚融合多源数据,实现数据的跨部门、跨应用的安全衔接,业务的互融互通。目前已实现对各种前端数据的整理和处理,为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打好基础。下一步要提高数据质量,再进行数据的融合、分析和应用,为智能交通提档升级打牢基础,同时为政府决策部门其他业务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三)实现5G环境下的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着力打造的开放式智能网联示范区已通过认证,是江苏省首个5G全覆盖智能网联测试道路。示范区以多模式通信、地理信息及导航、多元路侧感知、综合管控平台为特色。目前正在开展车路协同、实时仿真、远程操控等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在5G新环境下突破传统交通管理模式,研究车路协同条件下的智能交通控制与组织,迎接智慧交通新时代的到来。

公安交警积极运用新技术创新现有警务机制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发挥已有交通设施的能力、缓解交通压力、提升交通安全等级,提高交通文明意识,将深度分析挖掘数据应用,进行价值分析,更大规模支撑实战。实现大数据的共享融合,探索“用数据研判、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的城市交通治理新模式,打造现代警务新机制,全力推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交警也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和通信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展现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引领城市交通管理高质量发展。

四、交警智能执法面临的问题

(一)智能技术的社会安全性

智慧交通高精度的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等诸多隐患。实时定位、轨迹追踪、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技术等都将用户暴露在一个未知的风险中,这些高精度信息若被恶意操纵将严重危害社会安全。近年来,国际上不断出现反对以 AI为首的智能技术的社会思潮,人们开始怀疑智能技术是否可依赖,是否值得信任。例如:美国旧金山等城市出台法令,禁止警察和其他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微软已删除其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 墨西哥城市的反对“智慧城市”行动等。针对智慧技术的社会安全性问题,虽然不能“因噎废食”,但也应高度关注。

(二)交通基建长久性与智慧技术快速更新换代之间的矛盾

交通基建一旦建成,其物理形态、空间占有和实体功能等特点不会像智慧技术软件一样容易得到更新,而且其建设及更新耗资巨大,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可能造成巨大浪费。如何实现智慧交通体系中的“硬”、“软”协同发展,如何在交通网络建设中保持硬件设施对未来科技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同时尽可能避免巨大的资金和资源浪费,是一个重要挑战。苏州园区交警根据轻重缓急分批次进行智能交通设备的建设,将重点区域硬件升级淘汰下来的设备继续应用于其他尚未部署此类硬件的区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浪费。

                                (基础课教研部外语教研室:朱洪涛)


底部文字连接

  • 使用帮助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声明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15 江苏警官学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