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 | 王军:持之以恒 “鉴”守正义

作者: 时间:2023-09-13

    


   

王军,博士,教授,一级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毒物及微量物证分析。第三届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理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品牌专业二期工程项目和国家级刑事科学技术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毒物与微量物证分析》负责人,国家级刑事科学技术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项目负责人,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负责人。2017年度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023年被评为公安部教学名师,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5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厅级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获科技强警奖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

王军同志在公安教育战线工作了26年,从公安专科学校到警官学院,无论环境如何变换,他心里都充满热情,一心扑在公安教育事业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学院政策的支持下,2000年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一边学习,一边承担教学任务;2004开始在南京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12015分别到南京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大学从事高级访问学者工作。

长期以来,王军同志始终秉持:个人成长与专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只有将个人成长与专业的发展相融合,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两者共同发展的理念

新形势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深入学习新时代公安、教育工作要求的基础上,2019年,在系领导班子带领下,王军同志作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带领大家一起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为契机,分工协作,加班加点,全面梳理专业建设成果,凝练发展思路和举措,反复数次修改申报书,最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中,又带领大家细化任务,分解到人,层层推进,确保建设期内完成了“1+2+N”的最低指标。目前,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刑事科学技术一流专业已经达到了验收标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获得国一流专业建设点后,他积极思考:如何围绕公安高等教育实践形成更鲜明的专业特色以更高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作为负责人,联合6所公安院校和相关实战部门一起申报获得国家级刑事科学技术虚拟教研室,经过近2年的建设,已经有18个公安院校107位教师加入,组织教研活动和报告52场,分享教学资源215个,在全国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一定影响力。2023年,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申报获得了江苏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项目和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这些都不断丰富了“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齐心协力,更需要无私奉献。王军同志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坚定信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职责使命,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潜心教书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培养专业型、实战型公安后备人才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