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举措。本学期,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江苏警官学院教学规程》等文件精神,认真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监控方法与结果评价
(一)主要监控方法
1、课堂听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院系两级督导听课。本学期,参与听课的院级督导组成员计23人,分三个小组利用9周时间,对学院52名教师进行了114人次的听课督导,听课覆盖率达66.42%;系级督导23人对所在系部教师进行了128人次的听课督导。二是领导听课。全院各级领导全学期听课204人,共246人次,听课覆盖率达74.45%。三是同行听课。以教学系(部)为单位,组织同行教师开展听课交流。
2、建立信息员制度,开展期中、期末集中检查。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按年级分别多次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集中人员,定期检查相关资料台账,仅12月份,即抽查试卷、试题答案、评分标准及课程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试卷审批表等材料共60份,并及时向各相关系部反馈信息,提出整改意见。
3、学生网上评教。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评教工作的覆盖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课教师全覆盖。本学期全院共有274名老师承担授课任务,高教中心利用电话联络、微信群发布、上门通知等形式,连续不断地跟踪督促,确保每位教师都有被评成绩;二是努力做到学生人人参与。本学期应参与评教学生为38384人次,除46人次因遇国外交流、参军等特殊情况外,其余学生全部参与评教,参与率达99.88%。
4、教师网上评学。加强宣传,动员教师参与评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评价结果的形成与计算方式
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1.学生评教分;2. 院领导、教务处以及院督导、同行听课评价分。
为尽量避免听课人评分标准的差异,对听课人评分结果采用两次权重的办法,首先是与同类型(或同系部)听课人的均分进行折算获得第一次权重分,然后再与全校听课均分进行第二次权重获得最终成绩。因此只要听课人本人或本系(部)的标准一致,无论分数在同类听课人或全院中是偏高还是偏低,基本不会影响最后的客观评价。
二、 值得肯定的主要方面
(一)院、系领导重视。院、系领导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工作,千万百计抽出时间深入课堂认真听课;全体督导组成员能认真履行督导职责,每次听课后,均能主动与被听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秩序稳定有序。任课教师基本能较好地执行教学大纲,备课充分、教学文件齐全;课堂上认真讲解,课堂管理情况总体较好;作业批改、平时成绩记载符合要求。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对待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的学习要求。各系(部)基本能够按照课程要求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外聘教官在参与教学和实训环节上基本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实训任务,学生对实训课程和实训教官授课比较欢迎,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三)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满意度高。一是从全院各级领导听课结果看,被听204人次中,被评优秀的为199人次,良好5人次,优秀率达97.55%,督导以及同行相互听课182人,优秀为171人,良好11人,优秀率达93.96%。二是从学生评教结果看,优261人,良12人,中1人,优秀率达95.26%。
(四)评价结果为客观评价我院教学质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由于本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极为细致,数据统计和分析也力求做到准确全面,从而为国家高教系统数据的上报、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教师职称评审、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审核,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业绩的评定与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从监控结果来看主要存在诸如领导听课状况不平衡、公选课的开设与取消上规范性有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待加强以及部分教师在教学责任性以及教学方法措施上均有待改进等问题。1. 按照学院《教学规程》第二百零六条规定,院党政领导听课每人不少于6次/学期,其中分管教学和学管工作的院领导听课不少于10次/学期;教务处、教学系(部)领导不少于10次/学期(此外,各系(部)领导每学期听课应覆盖本系(部)所有任课教师)。从统计结果看,个别领导尚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2. 《教学规程》第二十三条规定:选修课的开课条件是选修学生须达10人以上,对不足开课人数的,应指导有关学生改选其他课程, 但在实际执行中个别课程出现偏差3. 少数教师上课仍然是照本宣科“满堂灌”;有的讲课内容和案例较为陈旧;实践教学方面,有些专业课程与实战联系较少,能力训练不够。也有极个别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口音重,语速快,学生听不懂。4.学生方面存在不记课堂笔记,听课思想不集中或者课堂上阅读各类考证考级资料、公选课旷课等现象。此外,毕业、学年论文(设计)方面,个别导师未能及时联系学生、极个别学生不按导师指导计划完成阶段性任务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