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打造数据后勤

作者: 时间:2016-08-24 点击数:

[ 作者:冯文波 转贴自:< 中国后勤》 点击数:501 文章录入:admin ]

宿舍椅子坏了,掏出手机拍个照上传APP,坐等维修师傅上门;对后勤服务很满意,打开微信点个赞;很想吃到家乡菜,学校食堂没有怎么办,登陆数字后勤服务大厅发条建议帖;今天的后勤服务很糟心,拨打“一号通”去投诉……

中国海洋大学作为驻鲁高校中率先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学,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直面问题,勇于挑战,紧跟信息化、数字化趋势,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智慧后勤发展之路。

中国海洋大学:打造数据后勤

文/冯文波

新媒体让后勤服务“慧”说话

“杜师傅,学生宿舍南区有水管漏水,请你马上前去维修。”刚挂断后勤服务大厅打来的电话,手机微信又收到一条办公楼灯管报修的信息……对于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了18年的校工杜广生来说,近两年来他就向陀螺一样忙的团团转,而这一切都是手机惹的“祸”。

为有效应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磨洋工”现象,自2012年以来,中国海洋大学主动顺应信息化趋势,走数字化发展之路,陆续推出了后勤服务一号通、数字后勤服务大厅、微观后勤(微信)、移动后勤(APP)等创新型举措,使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3个校区,仅维修工作,供热、水、电、暧就各有3部电话,不仅师生搞不清应该打哪一个,就是后勤集团内部也容易出现派工混乱的现象。”提起改革之前的工作状态,中国海洋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王哲强坦率地说。针对此,后勤集团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后勤服务一号通”,把原来的十余部电话合并为一部,师生有需求只需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结合师生工作学习中离不开网络的特点,中国海洋大学后勤集团设计开发了“数字后勤服务大厅”这一网上服务监督平台。师生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即可完成报修、投诉、建议等多项操作。张华同学洗衣服时,发现洗刷间的下水道堵了,就把这一情况发到了数字大厅上,1分钟后信息通过审核,3分钟后完成派工,18分钟后完工,20分钟后他接到了客服人员打来的回访电话,“你们的服务很好、太快了,我很满意。”面对回访,张华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APP盛行,在数字化的潮流中高校后勤工作只有抓住机遇,开展智能化服务,用数据说话,才不会落伍。”王哲强说,依托手机这一载体,后勤集团还开通了微信平台——微观后勤,设计开发了手机客户端——移动后勤,让广大师生对后勤服务、资讯、评价尽在“掌”握之中。

“我现在患上了手机依赖症,24小时不离身,它一刻钟不响,我就发慌,甚至想是不是手机坏了。”杜广生说,他爱上了每天手机响个不停、骑着电动车在校园里穿梭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能为师生解决困难,通过自己的劳动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很知足。“数字后勤服务大厅网站上,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任务量、满意度都时时更新,有据可查,年底评奖评优、绩效考核是要拿这些数据来说话的。”说话间,他的手机又响了。

老大爷点赞的能耗监控平台

节能环保是老少皆知的永恒话题,但在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楼值班室李大爷看来这4个字代表的却是沉甸甸的工作量。“以前,学生下了晚自习,我都要一间教室、一间教室的去关灯,一圈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现在装了照明节能控制系统,人走灯灭,真方便。”谈起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李大爷直竖大拇指。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响应教育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号召,创新工作思路,搭建起了数字化的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把这所具有90多年历史的学府打造成了绿色低碳大学。

今年入汛以来,山东旱情持续加剧。节约用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一些单位正在谋划着安装节水设备时,殊不知,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园给水计量管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已经运行了多年。作为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的一部分,通过给水计量管理系统,既可以全面掌握校园用水现状,也可以对某一特定区域用水状况进行数据分析,还可时时监控供水管网,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我们还把生活区和办公区的生活废水回收起来,通过中水处理系统加以处理,再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灌溉,一年可节约10万方水。”中国海洋大学后勤集团动力服务中心副主任高世江说。

“除了节水、节电,我们还节暖。”中国海洋大学后勤集团动力服务中心副主任龙立明说,“通过热力监控管理系统,我们在监控室就可以随时掌握各换热站、建筑物的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温度曲线比较,对学校的供热实行分时分温分区控制。办公区上班时间供暖,下班时间低温运行,学生宿舍区,教学期间连续供暖,寒假期间低温运行,一个供暖季下来,可节约200多万元。”

近年来,通过搭建数字化的校园能耗监控平台,中国海洋大学不仅节约了能源,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还获得了诸如“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院校”、“山东省高校后勤系统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好评”还是“差评”师生来打分

民以食为天,大学食堂向来是学生“吐槽”的热点,中国海洋大学也不例外。在该校一年一度的“真情·责任·发展”师生座谈会上,饮食的问题经常被同学们提及,作为后勤集团负责人的王哲强每当参加这个会就有压力,近年来他却轻松了许多。

“信息不畅,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一次座谈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王哲强说,“自数字后勤服务大厅开通以来,已收到了上千条关于改进饮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既做到了让师生满意,也有助于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工作。”现在再参加座谈会,关于饮食的问题同学们很少提了。

“饭菜好不好,师生说了算。”中国海洋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贵说,目前全新的餐饮服务监督平台已经设计完成,暑假期间正在进行紧张忙碌的调试,下学期就会与师生见面。“在新平台上,针对饭菜的品种、味道、价格、份量、卫生,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都可以打分,时时更新,好与坏一目了然。”

“餐饮服务监督平台不是终点,下一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校园环卫监督平台、车辆智能管理平台、学生社区服务监督管理平台等多个平台……”王哲强表示,作为驻鲁高校中率先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学,16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当下如火如荼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唯有顺应潮流,主动求变,走科技后勤、智慧后勤之路,才有可能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师生认可、学校满意,实现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宗旨。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