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江北新区高校“通识课程质量文化建设”《大学语文》分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06-01 12:38:30点击数量:
2024年5月31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区高校“通识课程质量文化建设”《大学语文》分研讨会在江苏警官学院顺利举行。
本次分研讨会旨在加强江北新区高校之间《大学语文》教研交流,探索《大学语文》通识课程教学与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促进高校通识课程高质量发展。本次分研讨会由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眭国荣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史华娜、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教师赵鑫、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通识课程组组长张齐、江苏警官学院基础部艺术教研室教师高筱媛分别做主旨发言,与会专家就高校通识课程的开设、课程体系的建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识课程教学反思以及艺术思政课程建设等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眭国荣主持本次分研讨会,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文教研室基本情况以及与该院相关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开课情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史华娜做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题发言。该校通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遵循“人文为体、科艺为法、创新为用”的通识教育理念,依据“模块—单元—课程”的逻辑层次,建构了通识课程体系。史华娜还就本人开设的《唐宋词与人生》课程,分享了课程思政经验,通过将历史文化遗迹与作者的经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关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图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史华娜做主旨发言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教师赵鑫现场分享精品微课“李白《关山月》”,并就“南京理工大学面向国防英才培养的‘贯通递进’式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主题进行分享发言。南京理工大学通识课通过在“普适”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有机融入五大核心特质,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的“贯通递进”国防英才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内容、观念、方法多重“迭代”和知识、能力、素质内链“衍生”,南京理工大学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国防素质教育课程,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破壁贯通”、课程设置和目标达成的“逐级递进”。
图三 精品微课“李白《关山月》”现场分享
图三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教师赵鑫做主旨发言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通识课程组组长张齐进行“通识课《大学语文》教学反思——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的主题发言,介绍了南京审计大学的通识课程情况,并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反思。
图三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通识课程组组长张齐做主旨发言
江苏警官学院基础部艺术教研室教师高筱媛进行以“无声诗里颂千秋”为主题的艺术思政课程建设汇报交流,发挥文艺作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扩大“美育+思政”教学模式的影响力,用情、用心、用力打造“有情怀、有温度、有灵魂、有信仰”的立体式课堂。
图四 江苏警官学院基础部艺术教研室教师高筱媛做主旨发言
之后,基础课教研部文学与文化教研室、公文与写作教研室、艺术教研室的教师与参会专家就“通识课程质量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分研讨会,解决教学疑惑,开阔了教学思路,对课程建设、思政融入以及人才培养方法有了更多认识。
最后,江苏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二级调研员施辉对此次分研讨会做总结,《大学语文》作为高校通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与思考能力、逻辑与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介绍了基础部开展通识课程的基本情况,指出教师要构建校本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做文章,要树立精品课意识。他表示,此次分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各院校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以此为契机,各高校之间加强交流与研讨,不断提升高校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水平,为江北新区高校通识课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撰稿人:崔智博)
图五 江苏警官学院基础部二级调研员施辉对分研讨会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