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笃行不怠
郝丹丹,江苏警官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系教师,深耕爆炸防控与公共安全领域教学、科研与实践一线。入职以来,她始终恪守“为党育人、为国铸警”使命,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理念、务实的科研态度,在公安教育赛道上快速成长,不仅成为学生眼中“善教学、懂实战”的良师,更以一系列成果彰显青年公安教师的责任担当,用实干书写了公安教育领域的答卷。

教学创新:破痛点、筑体系,赛场夺魁展实力
“公安教学必须扎根实战,才能让学生迈入岗位就能应对挑战。”这是她始终坚持的教学理念。自入职以来,她聚焦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爆炸防控技术基础》等核心课程为抓手,直面传统课程 “知识体系庞杂、理实转化断层、价值引领浅表”等的教学痛点,以 OBE 理念为核心搭建 “案例为轴、实战为基、思政为魂” 的教学体系。正是依托这套贴合公安教学需求的创新体系,她成功斩获第五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教学创新大赛备赛期间,她全身心投入,常从清晨忙碌至深夜,多次通宵打磨教案与课件;即便孩子因病医治,她仅短暂陪护后便立刻返回学校,继续完善课程设计,以这份执着与坚守攻克了备赛路上的诸多难关。为优化课程,她曾赴江苏省内多市治安支队危管大队开展调研,收集爆炸物品管理真实案例;以此为基础,她打破传统章节框架, 将教学内容整合为5大逻辑模块;同时融合案例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融通各市公安实训资源,搭建跨领域师资团队,并仔细打磨教学实施报告,反复优化教学呈现形式,在团队协同发力下,课程的实战特色愈发鲜明。
冲刺决赛阶段,她严格对照评分标准,从五大维度分层拆解课程实施亮点并清晰展示;同时借助领导的统筹支持、专家的专业点拨与同事的经验分享,不断优化说课语言风格,多次模拟答辩场景开展试讲打磨,让成果呈现既符合赛事规范,又凸显爆炸防控课程的实战属性。
最终在答辩中,她凭借清晰的逻辑思路与充分的备赛准备,斩获新教师新文科赛道特等奖。此次大赛后,她深切体会到校局协同、实战导向对课程发展与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将成果融入日常教学。

科研攻坚:盯实战、求突破,成果转化助育人
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要能为教学铺路、为实战解难。郝丹丹老师始终以“科研服务教学、支撑实战”为导向,深耕爆炸防控与公共安全领域,让科研成果成为公安教育的“硬核支撑”。至今,她已累计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参与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爆炸防控技术的应用边界。
实战育人:搭桥梁、重协同,校局联动育尖兵
郝丹丹老师主动践行学院“校局协同”育人机制,曾赴多市治安支队开展调研交流与实践锻炼活动,深度参与爆炸案件侦办与专项调研,提炼爆炸物品管理执法要点,构建教学案例库。她将基层实战中的“活教材”融入课堂,通过“学中练、练中战”模式,推动教学内容与公安实战需求精准对接,为培养实战型人才注入鲜活动能。

郝丹丹老师寄语学警
作为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始终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在学习中多问“实战需要什么”,在训练中多练“基层用得上的技能”,在挑战中磨砺意志、突破自我。要知道,你们今天在课堂上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在训练场练就的每一项技能,都是未来守护平安中国、平安江苏的底气。期待你们早日成长为“懂技术、会执法、有担当”的公安铁军,用青春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