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境界、担当与自豪
1982年2月,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我被分配到江苏警官学院任教,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坚守了32年,此时对大学精神有了新的感悟:大学精神应当是坚守与探索,坚守在三尺讲台一方实验室,不懈探索。这是做教授的境界。
从2005年开始,我就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课后科技活动,指导学生完成省级项目7项,院级项目5项;为了满足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愿望,我还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指导学生自主立项研究。经我指导的学生达200多人,先后获江苏警官学院科技成果奖30项,获公安部学生科技创新应用成果奖12项,获奖人数近200人次。获奖最多的05级、07级两个反恐区队,先后被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江苏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能够让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脱颖而出,这是做教授的担当。
公安实战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能够解决公安实战问题,解决公安实战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疑难问题以及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只有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公安实战,才可能做到教学贴近实战;只有研究成果应用到公安实战中接受检验、提高完善,才可能做到教学指导实战、引领实战。作为第一获奖者,我囊括了本校两项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作为北京奥运安保特邀讲座专家,走上公安部公安科普讲坛,连续五年应邀为全国安检排爆研修班授课,主持完成起草编制《涉爆现场处置规范》与《安检排爆名词术语》两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三尺讲台也可以成为引领公安实战的平台,这是做教授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