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院系: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让全院教师对AI工具的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掌握更多的实用技巧和方法,积极开展AI教学创新实践,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未来人才培养新路径,学院决定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拥抱 AIGC 浪潮:高校智慧课程全流程孵化与 AI 驱动混合式教学创新工作坊”(线上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
本次工作坊将全面提升教师对AIGC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解,掌握数字化时代的核心技能,助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全院教师熟练掌握“DeepSeek(腾讯元宝接入)、豆包和学习通等AI工具”。通过“理论+实操+案例”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助力教师系统性掌握智慧课程建设全流程,并推动AI技术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培训对象
全体专兼职教师,同时鼓励其他岗位教师线上收看。
三、培训时间与方式
培训时间:2025年4月26日—28日 直播
2025年4月29日—7月28日 回看
培训方式:专题讲座+实践操作+案例分享
四、授课安排(直播)
时间 |
活动 |
具体安排 |
4月26日8:30-11:30 线上线下同步 |
主题 |
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学创新 |
内容 |
1.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 2.生成式AI赋能教学创新及常见工具 3.DeepSeek助力教学设计创新 4.智慧课程内涵及流程框架 5.混合式教学内涵及创新路径 |
专家 |
苏永康上海交通大学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创始人 |
4月26日14:00-17:00 线上线下同步 |
主题 |
智慧课程建设实战 |
内容 |
1.智慧课程设计流程框架解读 2.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重塑(实操) 3.智慧课程设计创新案例 4.人机共建课程资源(实操) 5.课程情感线梳理(实操) 6.智慧课程评价标准 |
专家 |
苏永康上海交通大学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创始人 |
4月27日8:30-11:30 线上线下同步 |
主题 |
智慧课程建设及系统升级与教学实践要点 |
内容 |
1.智慧课程的定义与内涵 2.智慧课程的要素:知识图谱、AI工具集及任务引擎 3.人的智慧:课程运行设计与操作要点 4.他山之石:实践案例及心得体会 |
专家 |
张增强 石家庄铁道大学 全国首批智慧课程最佳案例奖 |
4月27日14:30-17:30 线上线下同步 |
主题 |
DeepSeek等大模型赋能的教学创新与重构 |
内容 |
引言:国内外大模型教育应用概述 1.大模型的教学应用形态 (1)大模型教与学应用形态 (2)大模型教与学应用路径 2.大模型结合的教学应用途径 (1)如何支持教学:课前设计、课中实施、课后评测; (2)如何支持教研:研究选题、论文辅读、论文写作、论文检测; 3.应用流程方法(实操) (1)阶段1:工具引入与基础应用(下达指令与表达需求) (2)阶段2:结构优化与有效提问(提示词设计与优化策略、智能体定制) (3)阶段3:进阶使用具体路径(在四个具体场景中怎么做) 4.大模型教学应用实例 (1)大模型驱动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实施 (2)大模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
专家 |
马志强 江南大学 |
4月28日19:00-21:00 线上直播 |
主题 |
大学数学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实践 |
内容 |
1.教育数字化与智慧教学实施背景 2.人工智能助力在线课程迭代升级 3.课程群知识图谱建设及案例分享 4.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课程群建设(实操) 5.数智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案例 |
专家 |
刘洪霞 山东科技大学 全国首批智慧课程最佳案例奖 |
五、登录方式及收看流程(二维码)
请于4月25日前用微信识别以下二维码(另行通知),点击“领取课程”→领取成功→填写个人信息→进入直播间→上课时,再次扫描二维码→点击“查看商品”即可。(特别注意:填写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正确填写学校名称及个人信息,确保后期能正常下载证书)
六、培训要求
1.请各教学院系认真落实,可采取集中收看及自行收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培训,系统后台将全程记录教师培训情况,确保做到全覆盖。
2.完成全部培训课程,将获得相应培训证书。各教学院系将培训证书收齐后报教务处汇总,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每年学时要求的证明。
联系人:张娜;联系电话:52880489
教务处
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