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搜索

日期时间

神舟十七凯旋

发布时间:2024-05-01 22:18:31点击数量:

乘组平安回家 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随船返回

神舟十七凯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采用5圈快速返回方案,航天员将进入隔离恢复期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采用5圈快速返回方案,经历制动离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4个阶段,整个返回着陆过程用时约50分钟。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后,绕地球飞行5圈后开始返回地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负责人告诉记者,返回时,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如同一个上窄下宽的大钟。再入大气层之前,舱上自带的发动机会将返回舱调整为大底朝前的配平状态,以升力控制的方式再入。

步步“惊心”,神舟十七号返回地球要经过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黑障、身体过载、强烈震动等诸多考验。再入过程中,返回舱和大气层空气会产生剧烈摩擦,形成包裹住返回舱的等离子区,造成地面与舱体之间信号中断,这段时间也被称作“黑障区”。在这期间,地面无法通过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全部依靠飞行器自主处理。

步步精确,“神舟舵手”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再次大显身手。据了解,飞船控制舱上自带的发动机有序工作,将返回舱始终保持在正确的姿态,以升力控制的方式“全自动驾驶”飞船返回地球。

经过“冰与火”的考验后,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时,神舟十七号返回舱已基本脱离“黑障区”。这时,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判断所处高度,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返回舱的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三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增大到几十平方米再到1000多平方米,以逐级开伞的方式减小过载,为航天员安全回家护航。

据了解,神舟十七号3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航天员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3个阶段实施。经过约半年恢复后,航天员转入正常任务训练期。

在轨期间开展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完成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

去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顺利送入太空。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首次由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2021年,汤洪波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乘组一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

“上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我参与的是空间站的建造,而这次我们将承担起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真正体现‘建站为应用’的目标。”汤洪波此前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就提出了“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的理念。建造中国空间站,开展长期有人参与、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已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高性能多元合金和功能晶体材料制备、骨干细胞分化抑制骨丢失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近年来,人类航天活动日益增多,随之带来的空间碎片问题也日益凸显。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部分供电能力损失。

“我们迅即组织制定了出舱维修方案,研制并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行了维修工具,通过神舟十七号乘组两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消除了撞击对核心舱太阳翼的影响,充分发挥了人在太空的作用,表明有人照料航天器能够更好地应对在轨非预期问题。”林西强说。

中国空间站已多次主动实施空间碎片规避。为确保空间站平台在轨安全稳定运行,中国采取了持续提升空间站和低轨小目标轨道精确预报能力、对空间站舱外状态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巡检等4方面举措。此外,我国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站上定期发布OEM轨道参数,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有关机构建立飞行安全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共享相关信息,共同维护在轨航天器安全。

空间站任务进入常态化值守,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启动实施

4月25日,神舟十八号飞船将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成功送达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4月28日,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神舟十七号指令长汤洪波不仅成为我国目前为止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也是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这为我们常态化实施飞行任务乘组轮换与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林西强说。

空间站任务进入常态化值守后,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保障空间站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征途不止,“常态”中有新期待。前不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了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受到广泛关注。

2023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均已完成方案设计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各项试验。飞船、着陆器已基本完成力热试验产品研制,火箭正在开展各型发动机地面试车,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载人月球车、月面载荷方案,正在进行竞争择优。

“载人月球探测是具有高度挑战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后续我们将统筹抓好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任务目标。”林西强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底部文字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 地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

历史访问量 月访问量 日访问量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