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搜索

日期时间

苍茫大漠绿色梦

发布时间:2017-12-21 20:01:42点击数量:

 

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与荒漠草原。自然环境恶劣,2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常住人口只有不到25万人,?平方公里甚至不到一个人。

  可就是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深深吸引了李鹤和马彦伟,两λ名校毕业生爱上了这里,并扎根此地,耕耘着绿色的梦想。

  “那种舒朗、大气的感觉,让我瞬间爱上这里”

  李鹤是山西大同人,来阿拉善已经快10个年头了。

  李鹤把能来阿拉善,当作是自己的运气。他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和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就读,2008年研究生毕业,来到人生的十字·口。

  家里人希望他继续在国外求学,他自己也有想法申请去加拿大读博。就在这个空当期,他想找一份环保组织的工作实践一下自己所学专业——环境科学与环境政策,而他的毕业论文主题,正是探讨中国环保组织的发展。

  简历投出去?多久,一家民间环保组织便回了信,希望他能尽快入职。于是他收拾行囊,赶赴阿拉善。“那时我连阿拉善在哪里、怎?去都不知道。”李鹤笑着说。

  2008年9月,辗转多地、一·颠簸后,李鹤终于来到阿拉善。?想到的是,稀里糊涂来到这里的李鹤,第一眼就爱上了这片土地:“当我站在山上向下俯瞰沙漠,那种舒朗、大气的感觉,让我瞬间爱上这里。”

  第二天,李鹤便和同事们下乡调研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保护问题,在大漠里一住就是一星期,白天烈日暴晒,晚上寒风刺骨,但蒙古族老乡的热情却让他对这里好感倍增:“一年里有大半时间在牧区,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累,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学有所用,实现了自身价值,和同事、农牧民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就不想走了。”李鹤回忆说。

  这一待就是10年。

  与李鹤一样,来自黑龙江的马彦伟,也已在这里生活了10多年。2004年,还δ从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生毕业的他,便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这里筹建一家民间环保组织。

  “当时来这里主要是做植物、鸟类等相关物种的生态调研,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加上我这个人喜好安静,这里十分对我θ口,便逐渐地爱上了。”马彦伟说。

  2004年的一天下午,正在沙漠湖边进行科学调研的马彦伟,发现一阵阵风起,感觉不妙,便立刻跑到湖边的屋子里躲避。后来才知道,他遭遇了10年难遇的大沙暴,“要不是早跑了10分钟,就可能被埋在沙子下面了,那是我第一次见那?大的沙暴,远远看着就像一堵十几米高的黑墙扑面而来。”说起那次经历,马彦伟依然心有余悸。

  恶劣的环境?有吓走他们,反而是对这片土地和事业的热爱,让他们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念。如今,他们都已在这里组建了幸福家庭,成了地道的阿拉善人。

  “通过自己一点点努力,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天然植被保护、节水试验示范及推广、可持续社区建设以及科研合作建设,是当时李鹤和马彦伟的主要工作内容。

  比如“可持续社区建设”这个项目,李鹤和同事深入牧区里的10个嘎查(行政村),进行社区类环保分析,调研牧区生态受到哪些外部威胁、具有哪些问题,用什?方式去消除。

  “当时局部地区存在过度放牧、牧民用梭梭和白刺等固沙植物烧柴的行为,使得梭梭林、草场存在缩减的趋势。”李鹤说,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改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生态平衡。

  他们的策略是软硬兼施。“一方面,我们帮助农牧民制定村规民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进行能源替代,通过太阳能、风能、节柴灶、地暖、沼气等,提升节能效率,减少薪柴的使用。”李鹤说。

  他们还将所做的生态调研报告提交给当地政府参考,推动生态保护政策出台。改变正在慢慢发生,2008年,只有零星的牧民在种梭梭树,政府也δ进行相关补贴。如今,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梭梭,在保护生态防治荒漠化的同时,通过梭梭树的寄生物产出中药苁蓉,牧民还能取得不菲的经济收益。

  马彦伟做得最多的则是节水试验示范及推广,“地下水缺乏是阿拉善的大问题,当时我们曾做过调研,阿拉善地区地下水?3年下降一米,来自贺兰山的地下水补充远远比不上农业用水消耗。”

  如果任由形势恶化,不仅粮食产量会降低,盐碱化与荒漠化会加剧,沙漠原生植被也将慢慢消亡。“我们与政府合作推动滴灌试点,并在2009年引进既不破坏生态、又适应当地的节水作物。”马彦伟说道,“后来我们发现种植谷子,也就是小米,能够比当地普遍种植的玉米节水30%,而使用滴灌又能节水50%,效果十分明显。”

  不过由于滴灌成本高、种植习惯根深蒂固,即使有政府推广政策支持,节水策略的推广效果仍然不理想。

  环保宣传教育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他们印发环保宣传小册子,与学校、专业机构合作,并带领孩子们到野外自然中推广环保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一点点努力,让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李鹤说。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需要更多智慧和用心”

  2011年,李鹤和马彦伟相继离开了供职的民间环保组织。其间,他们也曾短暂离开过阿拉善,但心里始终挂念这块土地,最终还是选择了回来。

  2013年,李鹤加入了当地一家从事苁蓉产业的企业。苁蓉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不错的经济价值。他们免费向农牧民提供苁蓉种子和打坑机等生产工具,并请专家、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让农牧民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也为防治荒漠化提供了可靠的·径。

  李鹤如今的目标是建立一座沙漠植物园。“这个植物园主要是对沙生植物进行研发利用,比如研究如何提高苁蓉的萌发率,同时也将起到对濒Σ沙生植物的保护作用,还能成为环境教育的展示基地,供人们学习参观。”李鹤说,“20年内,我要把这座沙漠植物园建成全国最好的!”

  马彦伟也于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生态农业公司,“公司名叫‘致良田’,顾名思义就是要致力于土壤改良。我要在阿拉善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进行土壤改良实验。”他用本地的牛羊粪加秸秆堆肥,使其成为底肥,并将杂草、绿肥等进行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为了实现当初的节水目标,他还尝试种植各类高效节水农作物,如小米、红薯、土豆、花生等。

  “我们种植的是选种好、品质高、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生态脆弱区不能拼量,要走出自己的高品质·线,赢得消费者认同。”马彦伟说,他与农业合作社推广实验成果,不仅使农民?亩增收1000多元,还实现了土壤改良、农业节水的目标。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真理,想要真正落实到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智慧与用心。”李鹤感慨道。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底部文字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 地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

历史访问量 月访问量 日访问量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