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走路的人——记青藏铁路那曲市色尼区罗玛大队护路队员平措扎西
发布时间:2019-04-03 18:50:56点击数量:
每当有列车经过时,护路队员都会朝着驶来的火车敬礼。资料图片
平措扎西(左一)和他的同事们。资料图片
没有话题的时候,他就不说话。有时三句话问他一个问题,他三个字就回答完了。
沉默,是护路队员平措扎西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他说,这是当护路队员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个29岁的青年和他的同事,工作地点在青藏铁路那曲段沿线,工作内容是走路,平日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着对讲机喊“一切平安”。
1.与孤独为伍的年轻人
走路,又有什么难的呢?
每人负责两公里,一天来来回回走十几圈。海拔4700米,在冬天最低温度零下三十七八摄氏度,夏天随时面临暴雨倾泻的青藏铁路那曲段,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一天24小时,总有人走在路上,“尽管这段路一眼就能望穿”。
在很多当地人眼里,护路工这个工作“不行”,是个苦差事。“现在哪里还有人愿意睡在外边,只有他们都还睡在草原上。”
平措扎西最近换了微信昵称,叫“黑帐篷”。那曲人对草原里的黑帐篷再熟悉不过,那是供护路队员临时歇脚的地方。但对护路队员而言,帐篷到了雨季才用得着。更多时候,席地而坐、屈身一躺就能休息片刻。
护路队员的路之所以难走,除了辛苦,还有无聊。一个有150多位年轻人的护路大队并不缺少活力,但每个人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与孤独为伍。“在巡逻的8个小时里,根本见不到几个人。有时候在两个路段交界点会碰到临路段的同事,互相招手打个招呼,然后又得分开。”
这样的孤独,曾经打败过不少人。
罗玛大队每年都能招到20多个年轻人,但每年也有20多人离开。“刚工作的护路队员话特别多,在这呆三天有人就受不了了,有的人拿着假条请半天假,有的人要出去买烟……很多人呆十天半个月就回家了,但总有人慢慢坚持下来。”刚工作时,平措扎西也曾与孤独鏖战。巡逻路上,他努力回忆当兵时候的点点滴滴,翻一翻随身带来的书,后来买了手机,可以听听歌。“但玩手机的时候是不能戴耳机的,怕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平措扎西最终没能战胜孤独,但与绝大多数坚持下来的队员一样,他选择和孤独“化敌为友”。
2.十年踪迹十年心
10年了,自从进了护路队,辞职的声音一直在平措扎西耳边萦绕不去,甚至几度冲进他大脑深处。用他自己的话说,“或许当初就不应该踏进护路队的门。”
2008年底,18岁的平措扎西退伍回家。十几天后,他就出现在了护路队员巡逻的队伍里。“当时连临时工都算不上,一天只挣20块钱。”他这个工作,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有多年牧民生涯的家人干过最苦的工作就是放牛羊了,在他们眼里,护路是一个比放牛羊还苦的差事。按照父母的规划,平措扎西当兵回来,应该在城里呆着,考驾照,买车子,在城里做生意不比在护路队强多了?
但他们没能拗过自己的儿子,看到平措扎西近乎倔强的坚持,他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份坚持里,有平措扎西自己的五味杂陈。虽离家只有十几公里,但一年回家不过四五次,早先回到家大儿子都不认识他。即便在护路队已经干了十年,依旧只是“临时工”身份,连社保都没有。他觉得最亏欠的还是妻子,把养育两个孩子的压力全都给了她。“好在她非常理解我,理解我的工作。”平措扎西说。
如今,平措扎西依旧在这里。
“起码现在外出巡逻不用自己带糌粑了,大队里有了食堂,也有了专门送饭的队员。现在工资也能说得过去,不再是一个月1500多块的时候了,尽管比外出打工挣钱少,但养家不成问题。”跟平措扎西一样从青藏铁路开通到现在一直坚持下来的,队里还有5个人。现在平措扎西经常让弟弟把大儿子送到大队里来,休息的时候就陪孩子玩一天。但他最近也有了苦恼,“过几年小儿子也要上幼儿园了,老婆一个人带不过来了,她很希望我能回去。”
“考虑好回去吗?”记者问。
“先这么干下去吧。”平措扎西抿抿嘴唇,说道。
3.你好,天路守护者
“有困难,找护路。”这是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护路队员们在大队所在地的马路沿线贴的,不光贴在了墙上、电线杆上,也贴到了当地人潜意识里。
2014年8月底,平措扎西到驻地旁边的罗玛镇采购食品时碰到了当地乡亲罗白。“我有一点点事,能不能请大队帮一下忙。”原来,罗白想盖房子,建材都准备好了,却没钱请包工队上门,正好碰到了平措扎西,就想试试找护路队帮忙。
平措扎西当天回去跟队长、指导员一商量,就把队员组织了起来。“我到队里去问谁愿意去,大家都很踊跃,我早上带了5个人过去,中午两点带他们回去吃饭换班,再把刚下班吃完饭的人带到罗白家。就这样,上午5人,下午5人,三天就把房子盖起来了。”
平措扎西之所以喜欢护路队员的身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里能找到他的价值,找到存在感。“我们都是年轻人,帮别人干活的时候自己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除了日常护路工作,队员们还经常帮老乡盖房子、捡草、剪羊毛。来请护路队员修摩托的群众比较多,护路队索性开了一家修车铺,选修车技术好的队员专门在那里负责修摩托车。
这两年,平措扎西在北京学习。坐火车回家乡时,透过车窗,平措扎西能看到路边敬礼的同事。“坐火车回去看到自己守卫的路段时,真是非常开心啊。”
作为一个护路队员,最能令平措扎西高兴的,还是当举起右手向火车里的乘客敬礼时,能远远看到旅客招手回应。“护路队员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好工作,我们不仅仅是维护青藏铁路,我们维护的还有每一辆火车里的千百乘客,铁路沿线的村子和村民。我们守护的,是保障西藏经济民生的天路啊!”
对了,平措扎西之前的微信昵称,就叫“天路守护者”。
每当有列车经过时,护路队员都会朝着驶来的火车敬礼。资料图片
平措扎西(左一)和他的同事们。资料图片
没有话题的时候,他就不说话。有时三句话问他一个问题,他三个字就回答完了。
沉默,是护路队员平措扎西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他说,这是当护路队员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个29岁的青年和他的同事,工作地点在青藏铁路那曲段沿线,工作内容是走路,平日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着对讲机喊“一切平安”。
1.与孤独为伍的年轻人
走路,又有什么难的呢?
每人负责两公里,一天来来回回走十几圈。海拔4700米,在冬天最低温度零下三十七八摄氏度,夏天随时面临暴雨倾泻的青藏铁路那曲段,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一天24小时,总有人走在路上,“尽管这段路一眼就能望穿”。
在很多当地人眼里,护路工这个工作“不行”,是个苦差事。“现在哪里还有人愿意睡在外边,只有他们都还睡在草原上。”
平措扎西最近换了微信昵称,叫“黑帐篷”。那曲人对草原里的黑帐篷再熟悉不过,那是供护路队员临时歇脚的地方。但对护路队员而言,帐篷到了雨季才用得着。更多时候,席地而坐、屈身一躺就能休息片刻。
护路队员的路之所以难走,除了辛苦,还有无聊。一个有150多位年轻人的护路大队并不缺少活力,但每个人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与孤独为伍。“在巡逻的8个小时里,根本见不到几个人。有时候在两个路段交界点会碰到临路段的同事,互相招手打个招呼,然后又得分开。”
这样的孤独,曾经打败过不少人。
罗玛大队每年都能招到20多个年轻人,但每年也有20多人离开。“刚工作的护路队员话特别多,在这呆三天有人就受不了了,有的人拿着假条请半天假,有的人要出去买烟……很多人呆十天半个月就回家了,但总有人慢慢坚持下来。”刚工作时,平措扎西也曾与孤独鏖战。巡逻路上,他努力回忆当兵时候的点点滴滴,翻一翻随身带来的书,后来买了手机,可以听听歌。“但玩手机的时候是不能戴耳机的,怕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平措扎西最终没能战胜孤独,但与绝大多数坚持下来的队员一样,他选择和孤独“化敌为友”。
2.十年踪迹十年心
10年了,自从进了护路队,辞职的声音一直在平措扎西耳边萦绕不去,甚至几度冲进他大脑深处。用他自己的话说,“或许当初就不应该踏进护路队的门。”
2008年底,18岁的平措扎西退伍回家。十几天后,他就出现在了护路队员巡逻的队伍里。“当时连临时工都算不上,一天只挣20块钱。”他这个工作,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有多年牧民生涯的家人干过最苦的工作就是放牛羊了,在他们眼里,护路是一个比放牛羊还苦的差事。按照父母的规划,平措扎西当兵回来,应该在城里呆着,考驾照,买车子,在城里做生意不比在护路队强多了?
但他们没能拗过自己的儿子,看到平措扎西近乎倔强的坚持,他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份坚持里,有平措扎西自己的五味杂陈。虽离家只有十几公里,但一年回家不过四五次,早先回到家大儿子都不认识他。即便在护路队已经干了十年,依旧只是“临时工”身份,连社保都没有。他觉得最亏欠的还是妻子,把养育两个孩子的压力全都给了她。“好在她非常理解我,理解我的工作。”平措扎西说。
如今,平措扎西依旧在这里。
“起码现在外出巡逻不用自己带糌粑了,大队里有了食堂,也有了专门送饭的队员。现在工资也能说得过去,不再是一个月1500多块的时候了,尽管比外出打工挣钱少,但养家不成问题。”跟平措扎西一样从青藏铁路开通到现在一直坚持下来的,队里还有5个人。现在平措扎西经常让弟弟把大儿子送到大队里来,休息的时候就陪孩子玩一天。但他最近也有了苦恼,“过几年小儿子也要上幼儿园了,老婆一个人带不过来了,她很希望我能回去。”
“考虑好回去吗?”记者问。
“先这么干下去吧。”平措扎西抿抿嘴唇,说道。
3.你好,天路守护者
“有困难,找护路。”这是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护路队员们在大队所在地的马路沿线贴的,不光贴在了墙上、电线杆上,也贴到了当地人潜意识里。
2014年8月底,平措扎西到驻地旁边的罗玛镇采购食品时碰到了当地乡亲罗白。“我有一点点事,能不能请大队帮一下忙。”原来,罗白想盖房子,建材都准备好了,却没钱请包工队上门,正好碰到了平措扎西,就想试试找护路队帮忙。
平措扎西当天回去跟队长、指导员一商量,就把队员组织了起来。“我到队里去问谁愿意去,大家都很踊跃,我早上带了5个人过去,中午两点带他们回去吃饭换班,再把刚下班吃完饭的人带到罗白家。就这样,上午5人,下午5人,三天就把房子盖起来了。”
平措扎西之所以喜欢护路队员的身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里能找到他的价值,找到存在感。“我们都是年轻人,帮别人干活的时候自己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除了日常护路工作,队员们还经常帮老乡盖房子、捡草、剪羊毛。来请护路队员修摩托的群众比较多,护路队索性开了一家修车铺,选修车技术好的队员专门在那里负责修摩托车。
这两年,平措扎西在北京学习。坐火车回家乡时,透过车窗,平措扎西能看到路边敬礼的同事。“坐火车回去看到自己守卫的路段时,真是非常开心啊。”
作为一个护路队员,最能令平措扎西高兴的,还是当举起右手向火车里的乘客敬礼时,能远远看到旅客招手回应。“护路队员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好工作,我们不仅仅是维护青藏铁路,我们维护的还有每一辆火车里的千百乘客,铁路沿线的村子和村民。我们守护的,是保障西藏经济民生的天路啊!”
对了,平措扎西之前的微信昵称,就叫“天路守护者”。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底部文字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 地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