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党支部:学史明理崇德 自律自信前行
发布时间:2022-01-09 22:11:09点击数量:
今年全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体现了我们党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坚定信心、面向未来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能够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能够汲取蕴藏在党史中的丰富的政治营养,获得体现在党史中的无尽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以“学史明理崇德 自律自信前行”为题,向大家汇报自己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学史明理强党性
学史明理,明什么“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明理是基础,其内涵十分丰富,但必须明白三个基本道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弄明白这些道理,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党性修养、激发前行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自身的先进性,这是党的本质属性,是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制胜密码。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据1945年党的“七大”时的初步统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了76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32万多人,占将近一半,而当时在军队里的共产党员最多只占1/3。
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第一部党章就专门对纪律作出规定,党的一大“党纲”第十条规定:“党员人数多时,可派他们到其它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最严格的监督。”1926年就颁布第一个反贪腐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坚决查处贪污、以权谋私等消极腐化行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成立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起“三反”“五反”运动,开展整风整党,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等不纯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保持清醒头脑,作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重大论断,将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惩治腐败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打虎”“拍蝇”“猎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全面深入推进自我革命。这既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机制的强大力量,也显示出了我们党不断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成为世界上强大政党的决心与能力。
所以,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从党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开展自我革命中,搞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搞清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基本道理,搞清楚我们党为什么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铸就“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政党传奇,进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这一重要论断既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心,又表明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郑重选择。
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至今仍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演进历史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人民的理论,至今仍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了人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为人民探求自身自由解放的道路和最终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奋斗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跨越国度、跨越时代地植根人民之中,始终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根本原因。
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实践的理论,至今仍在成功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开放发展的理论,至今仍在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所以,学史明理就是要在深学细研中,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弄明白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进而不断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先进分子才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是历史的选择,又是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它坚持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一体化推进。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动力,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与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所以,学史明理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成与发展演进中,搞清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搞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进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学史崇德葆本色
学史崇德,崇什么“德”。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四个目标中,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还有高尚务实的政德)。只有做到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一)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
什么是大德?“德”在汉语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生万物,德育万物,物形各异,环境使然,道不干涉,物不主宰,顺其自然,尊道贵德)可见,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大德立根本、管灵魂、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大德。
1.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成功奥秘。
2.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组织,这是党的力量来源。每名党员都是党组织中的一分子,忠诚于党组织、服从于党组织是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人修大德,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927年5月,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杨匏安等10名委员在极端严酷环境下开展监察工作,没有一人背叛党组织,有8人先后牺牲在刑场或战场上,1人在战争年代下落不明,最终只有1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的光辉事迹,用鲜血书写了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在新时代,共产党员更需要强化组织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3.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靠的就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就用一个电台来指挥千军万马,“嘀嗒嘀嗒”声就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党全军都无条件地忠实执行。正是因为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的军队才能用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的飞机加大炮。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自觉忠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所以,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崇尚为民造福的公德
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公就是大道、为民即是公德。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毫无疑问,造福于民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崇尚的基本公德。
1.为民造福,必须不怕牺牲。在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宗亲牺牲2000多人(满门忠烈),全国仅有据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事实证明,近代以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像我们党这样,能为了人民的利益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也正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才赢得了人民的强有力支持,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2.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吃苦。《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回望来时路,我们党取得一切伟大成就,无不是苦出来、干出来的。彭德怀坦言:“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前进道路上,还会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要闯,有新的“雪山”“草地”要过,我们更要大力发扬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大家共勉)。
3.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吃亏。不怕吃亏、甘愿吃亏体现的是共产党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的是共产党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爱民为民情怀,兑现的是“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我们党展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大决战,数百万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奔向边远的贫困地区,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历史充分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阔步向前,正是因为许多优秀共产党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吃亏,不计得失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才使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摆脱贫困,才创造出又一个举世震惊的人间奇迹,也必将使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坚实(排班感受)。
所以,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展现出来的为维护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崇高品德,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坚守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崇尚严于律己的私德
什么是私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网络上有句流行语: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这一语道破了“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的内在关联。共产党人的私德包含很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从自身修炼的方面讲,就是要严于修身,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慎独慎微;从外在监督的方面讲,就是要习惯于在监督约束条件下工作与生活;从管好亲朋的方面讲,就是要严格家教家风,做良好家风建设的表率;简单的说就是要严于律己。
1.严于律己,必须坚持严于修身、慎独慎微。修身是立身之基、从政之道、成事之要。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人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修炼。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一)。刘少奇强调“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修炼和修养”。周恩来经常以《我的修养要则》对照言行,谢觉哉常与自己“打官司”。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的事迹为我们学史崇德提供了历史镜鉴,树立了光辉榜样。
2.严于律己,必须习惯在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为了巩固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延安时期,“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窑洞对”(对应隆中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历史周期率问题,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监督是阻止越轨的“刹车器”,也是防止其蜕变的“防腐剂”。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表面上看约束多了,其实是给成长进步加了一道防波堤、上了一把安全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更高标准自觉接受监督,把党和人民的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的帮助,养成在监督约束下工作与生活的习惯。
3.严于律己,必须严格家教家风。家教家风是共产党人的私德的重要体现,具有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注重家教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私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确立了“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亲情“三原则”,罗荣桓提出了“永远做老实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搞特殊”的家训家规,周恩来订立“十条家规”、焦裕禄不准孩子看“白戏”等等。老一辈革命家以近乎苛刻的家教家风家规要求,树起了崇高的精神风范,展现了强大的人格魅力,彰显了共产党人怀德自重的精神境界。当前,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面对履职尽责的各种考验和挑战,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和“围猎”,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家教家风建设,防止“枕边风”成为腐败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为身边人作出榜样、当好表率。
所以,学史崇德,就是要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并崇尚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自觉接受监督约束、严格家教家风的伟大品格,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做到在生死考验前大义凛然、在苦乐考验中矢志不渝、在公私考验前高风亮节,不断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三、学史增信担使命
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学史增信的目标要求,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二)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展现了强大真理力量,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丰富和完善,指导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最大社会主义国家阔步前进,展现出巨大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必将指引中国人民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创造更加伟大的传奇。
(三)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善于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根脉扎实、积淀醇厚,激励中华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改革创新中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整体的自信。深刻认识当今世界中西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的被动转化为完全主动,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四、廉洁自律勇向前
学史重在力行,力行重在提升两种能力,保持一种定力,坚持廉洁自律。
(一)提升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重要讲话中提出:“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政治营养,并内化为坚定的政治能力。要善于从历史规律中判断发展趋势,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判断现象和本质,善于用历史逻辑和政治逻辑判断国际国内、本地区本部门形势,善于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预判并抵御各领域风险;自觉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高质量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提升办事能力。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涵养为民情怀,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擦拭”为民初心,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思想源头和为民实践中系牢与群众的感情纽带。要真正走出办公室,走到一线,走到师生最需要的地方,走到危险最突出的地方,切身体验师生的工作生活,在感受师生的酸甜苦辣中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明确改进方向,真正摸清师生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师生心坎上做,切实打通联系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让共产党人的“半条被子”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保持战略定力。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握历史主动,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回望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保持战略定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强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然会面临各种考验和风险,必然会经历更加激烈紧张的较量和斗争。保持战略定力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成果,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传承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部门、服务学院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廉洁自律。党的百年征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腐化、被瓦解危险的反腐倡廉史。党的百年反腐历程,荡气回肠、令人震撼。
1.反腐自始至终。党的一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只有数十名党员,当时入党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还要冒着坐牢甚至杀头的风险。尽管如此,党从诞生起,就特别重视自己的清廉清白。1926年,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布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反腐文件,拉开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序幕。1927年,选举产生了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反腐败斗争开始在体制上有所依托。
2.反腐不论时期。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廉洁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品格,坚持把反腐败斗争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我们党不断深化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1931年,在敌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即便如此,为保持自身纯洁,中央苏区仍掀起了一场“反腐、肃贪、倡廉”的红色风暴。1949年,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进京赶考”的自觉、“决不当李自成”的警惕,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3.反腐不论职位。1951年,毛泽东亲自批阅的一份死刑报告,引发了新中国第一场肃贪风暴,称为“新中国反腐第一案”。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刘青山和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因贪污腐败被判处死刑。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二人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从昔日的革命功臣沦落为人民罪人(枪毙刘青山,保护刘亚楼)。
4.反腐不论贡献。1937年10月5日,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同志。案发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大肆渲染“发生在延安的桃色事件”,引起不良影响。对此,一部分同志认为,黄克功从小参加红军,经过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对革命作过重大贡献,在此民族危难之紧要关头,应对他免除死刑。当地群众也对此议论纷纷。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对此案件作了认真研究,经中共中央同意判处黄克功死刑,并召开公审大会以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毛泽东同志就此案给审判长雷经天的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我们亦然)”(毛泽东“挥泪斩马谡”)。
5.知史警己力行。广大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难而辉煌的历史,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特别是我们党的历史,就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在精神上补“钙”,面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才能提高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要时刻谨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告诫,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一旦坚守的廉洁底线被打破,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有一点点违规,也必定会带来更多的下一次和更严重的违法甚至犯罪。“廉贪一念间、荣辱两重天”。生活不容许我们懈怠自己,懈怠的结果不但是物质上的穷困潦倒,更悲惨的是精神上的冷漠颓废,任何的放松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廉洁是一棵青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带来一丝绿意。也有人说,廉洁是一盏明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送上一份光明。廉洁更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人生的这条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不怕,充满艰险和困境不怕,怕的就是抵不住诱惑,丧失了良知,迷失了本心。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意在警醒敢于以身试法之人,如果不能严格把握自己,就可能被腐蚀,使手中的权力变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让我们深感,在反腐倡廉大的形势下,谁的思想转变的慢,谁就会为此付出代价。为了让自己和家庭平安,要率先垂范,律己、律他,为美好人生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要做到不被鲜花掌声和赞美冲昏头脑,不被手中掌控的权力埋没理智,不被心底的贪欲冲破底线。廉洁永远在路上,要实现“廉洁自律”,关键是要提升思想境界。要提升境界,必须提升修养;要提升修养,必须提升素质;要提升素质,必须加强学习;要加强学习,就必须加强思考。思考到位之后才能有力执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廉洁”这个别样的蓝天下,我们会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体味到自强的力量,这些都将让我们心境坦然、温暖纯净。
办公室党支部 李传荣
今年全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体现了我们党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坚定信心、面向未来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能够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能够汲取蕴藏在党史中的丰富的政治营养,获得体现在党史中的无尽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以“学史明理崇德 自律自信前行”为题,向大家汇报自己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学史明理强党性
学史明理,明什么“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明理是基础,其内涵十分丰富,但必须明白三个基本道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弄明白这些道理,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党性修养、激发前行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自身的先进性,这是党的本质属性,是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制胜密码。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据1945年党的“七大”时的初步统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了76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32万多人,占将近一半,而当时在军队里的共产党员最多只占1/3。
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第一部党章就专门对纪律作出规定,党的一大“党纲”第十条规定:“党员人数多时,可派他们到其它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最严格的监督。”1926年就颁布第一个反贪腐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坚决查处贪污、以权谋私等消极腐化行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成立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起“三反”“五反”运动,开展整风整党,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等不纯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保持清醒头脑,作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重大论断,将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惩治腐败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打虎”“拍蝇”“猎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全面深入推进自我革命。这既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机制的强大力量,也显示出了我们党不断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成为世界上强大政党的决心与能力。
所以,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从党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开展自我革命中,搞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搞清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基本道理,搞清楚我们党为什么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铸就“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政党传奇,进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这一重要论断既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心,又表明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郑重选择。
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至今仍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演进历史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人民的理论,至今仍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了人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为人民探求自身自由解放的道路和最终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奋斗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跨越国度、跨越时代地植根人民之中,始终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根本原因。
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实践的理论,至今仍在成功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开放发展的理论,至今仍在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所以,学史明理就是要在深学细研中,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弄明白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进而不断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先进分子才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是历史的选择,又是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它坚持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一体化推进。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动力,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与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所以,学史明理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成与发展演进中,搞清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搞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进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学史崇德葆本色
学史崇德,崇什么“德”。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四个目标中,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还有高尚务实的政德)。只有做到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一)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
什么是大德?“德”在汉语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生万物,德育万物,物形各异,环境使然,道不干涉,物不主宰,顺其自然,尊道贵德)可见,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大德立根本、管灵魂、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大德。
1.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成功奥秘。
2.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组织,这是党的力量来源。每名党员都是党组织中的一分子,忠诚于党组织、服从于党组织是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人修大德,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927年5月,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杨匏安等10名委员在极端严酷环境下开展监察工作,没有一人背叛党组织,有8人先后牺牲在刑场或战场上,1人在战争年代下落不明,最终只有1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的光辉事迹,用鲜血书写了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在新时代,共产党员更需要强化组织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3.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靠的就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就用一个电台来指挥千军万马,“嘀嗒嘀嗒”声就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党全军都无条件地忠实执行。正是因为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的军队才能用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的飞机加大炮。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自觉忠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所以,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崇尚为民造福的公德
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公就是大道、为民即是公德。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毫无疑问,造福于民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崇尚的基本公德。
1.为民造福,必须不怕牺牲。在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宗亲牺牲2000多人(满门忠烈),全国仅有据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事实证明,近代以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像我们党这样,能为了人民的利益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也正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才赢得了人民的强有力支持,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2.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吃苦。《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回望来时路,我们党取得一切伟大成就,无不是苦出来、干出来的。彭德怀坦言:“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前进道路上,还会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要闯,有新的“雪山”“草地”要过,我们更要大力发扬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大家共勉)。
3.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吃亏。不怕吃亏、甘愿吃亏体现的是共产党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的是共产党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爱民为民情怀,兑现的是“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我们党展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大决战,数百万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奔向边远的贫困地区,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历史充分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阔步向前,正是因为许多优秀共产党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吃亏,不计得失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才使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摆脱贫困,才创造出又一个举世震惊的人间奇迹,也必将使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坚实(排班感受)。
所以,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展现出来的为维护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崇高品德,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坚守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崇尚严于律己的私德
什么是私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网络上有句流行语: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这一语道破了“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的内在关联。共产党人的私德包含很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从自身修炼的方面讲,就是要严于修身,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慎独慎微;从外在监督的方面讲,就是要习惯于在监督约束条件下工作与生活;从管好亲朋的方面讲,就是要严格家教家风,做良好家风建设的表率;简单的说就是要严于律己。
1.严于律己,必须坚持严于修身、慎独慎微。修身是立身之基、从政之道、成事之要。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人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修炼。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一)。刘少奇强调“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修炼和修养”。周恩来经常以《我的修养要则》对照言行,谢觉哉常与自己“打官司”。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的事迹为我们学史崇德提供了历史镜鉴,树立了光辉榜样。
2.严于律己,必须习惯在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为了巩固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延安时期,“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窑洞对”(对应隆中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历史周期率问题,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监督是阻止越轨的“刹车器”,也是防止其蜕变的“防腐剂”。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表面上看约束多了,其实是给成长进步加了一道防波堤、上了一把安全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更高标准自觉接受监督,把党和人民的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的帮助,养成在监督约束下工作与生活的习惯。
3.严于律己,必须严格家教家风。家教家风是共产党人的私德的重要体现,具有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注重家教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私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确立了“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亲情“三原则”,罗荣桓提出了“永远做老实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搞特殊”的家训家规,周恩来订立“十条家规”、焦裕禄不准孩子看“白戏”等等。老一辈革命家以近乎苛刻的家教家风家规要求,树起了崇高的精神风范,展现了强大的人格魅力,彰显了共产党人怀德自重的精神境界。当前,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面对履职尽责的各种考验和挑战,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和“围猎”,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家教家风建设,防止“枕边风”成为腐败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为身边人作出榜样、当好表率。
所以,学史崇德,就是要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并崇尚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自觉接受监督约束、严格家教家风的伟大品格,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做到在生死考验前大义凛然、在苦乐考验中矢志不渝、在公私考验前高风亮节,不断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三、学史增信担使命
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学史增信的目标要求,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二)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展现了强大真理力量,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丰富和完善,指导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最大社会主义国家阔步前进,展现出巨大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必将指引中国人民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创造更加伟大的传奇。
(三)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善于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根脉扎实、积淀醇厚,激励中华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改革创新中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整体的自信。深刻认识当今世界中西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的被动转化为完全主动,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四、廉洁自律勇向前
学史重在力行,力行重在提升两种能力,保持一种定力,坚持廉洁自律。
(一)提升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重要讲话中提出:“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政治营养,并内化为坚定的政治能力。要善于从历史规律中判断发展趋势,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判断现象和本质,善于用历史逻辑和政治逻辑判断国际国内、本地区本部门形势,善于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预判并抵御各领域风险;自觉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高质量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提升办事能力。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涵养为民情怀,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擦拭”为民初心,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思想源头和为民实践中系牢与群众的感情纽带。要真正走出办公室,走到一线,走到师生最需要的地方,走到危险最突出的地方,切身体验师生的工作生活,在感受师生的酸甜苦辣中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明确改进方向,真正摸清师生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师生心坎上做,切实打通联系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让共产党人的“半条被子”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保持战略定力。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握历史主动,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回望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保持战略定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强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然会面临各种考验和风险,必然会经历更加激烈紧张的较量和斗争。保持战略定力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成果,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传承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部门、服务学院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廉洁自律。党的百年征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腐化、被瓦解危险的反腐倡廉史。党的百年反腐历程,荡气回肠、令人震撼。
1.反腐自始至终。党的一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只有数十名党员,当时入党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还要冒着坐牢甚至杀头的风险。尽管如此,党从诞生起,就特别重视自己的清廉清白。1926年,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布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反腐文件,拉开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序幕。1927年,选举产生了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反腐败斗争开始在体制上有所依托。
2.反腐不论时期。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廉洁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品格,坚持把反腐败斗争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我们党不断深化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1931年,在敌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即便如此,为保持自身纯洁,中央苏区仍掀起了一场“反腐、肃贪、倡廉”的红色风暴。1949年,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进京赶考”的自觉、“决不当李自成”的警惕,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3.反腐不论职位。1951年,毛泽东亲自批阅的一份死刑报告,引发了新中国第一场肃贪风暴,称为“新中国反腐第一案”。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刘青山和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因贪污腐败被判处死刑。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二人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从昔日的革命功臣沦落为人民罪人(枪毙刘青山,保护刘亚楼)。
4.反腐不论贡献。1937年10月5日,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同志。案发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大肆渲染“发生在延安的桃色事件”,引起不良影响。对此,一部分同志认为,黄克功从小参加红军,经过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对革命作过重大贡献,在此民族危难之紧要关头,应对他免除死刑。当地群众也对此议论纷纷。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对此案件作了认真研究,经中共中央同意判处黄克功死刑,并召开公审大会以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毛泽东同志就此案给审判长雷经天的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我们亦然)”(毛泽东“挥泪斩马谡”)。
5.知史警己力行。广大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难而辉煌的历史,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特别是我们党的历史,就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在精神上补“钙”,面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才能提高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要时刻谨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告诫,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一旦坚守的廉洁底线被打破,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有一点点违规,也必定会带来更多的下一次和更严重的违法甚至犯罪。“廉贪一念间、荣辱两重天”。生活不容许我们懈怠自己,懈怠的结果不但是物质上的穷困潦倒,更悲惨的是精神上的冷漠颓废,任何的放松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廉洁是一棵青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带来一丝绿意。也有人说,廉洁是一盏明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送上一份光明。廉洁更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人生的这条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不怕,充满艰险和困境不怕,怕的就是抵不住诱惑,丧失了良知,迷失了本心。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意在警醒敢于以身试法之人,如果不能严格把握自己,就可能被腐蚀,使手中的权力变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让我们深感,在反腐倡廉大的形势下,谁的思想转变的慢,谁就会为此付出代价。为了让自己和家庭平安,要率先垂范,律己、律他,为美好人生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要做到不被鲜花掌声和赞美冲昏头脑,不被手中掌控的权力埋没理智,不被心底的贪欲冲破底线。廉洁永远在路上,要实现“廉洁自律”,关键是要提升思想境界。要提升境界,必须提升修养;要提升修养,必须提升素质;要提升素质,必须加强学习;要加强学习,就必须加强思考。思考到位之后才能有力执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廉洁”这个别样的蓝天下,我们会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体味到自强的力量,这些都将让我们心境坦然、温暖纯净。
办公室党支部 李传荣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底部文字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 地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