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系:深刻理解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5-04-29 11:07:18点击数量: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抓手。作风问题事关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更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与党性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于普通党员而言,只有从党性的高度剖析作风问题,才能抓住思想根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真正将党的宗旨转化为行动自觉。
一、党性的核心内涵是作风问题的“根”与“魂”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总开关”。党章明确指出,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风作为党性的外在表现,直接反映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政治立场是否鲜明、思想素质是否过硬。例如,有的领导受托请托别人的相关事项,打招呼请求“关照倾斜”,看似人之常情,实则助长歪风邪气,败坏社会风气;有的党员在工作中搞“形象工程”,表现出的是作风浮夸,实际上是党性不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的干部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表面上是态度问题,根源在于宗旨意识淡薄,没能站稳人民立场。党的历史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算了教条主义错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重塑了党的作风,肃清了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典范,至今仍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全党同志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正向,改进作风、提高修养提供了方向指引。
二、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弱化的“信号灯”
作风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党性弱化的外在信号。普通党员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以下现象,便需警惕党性是否出现了“滑坡”。一是特权意识之“害”。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遇事还不能做到先照顾下级部属的困难和诉求,首先考虑的是上级的政策规定和领导的想法意图,唯政策唯上级,最后再唯困难唯下级,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还不牢固;二是人情关系之“乱”。一些本该是正常的事项,如就医、入学、就业等,部分党员干部经常参与其中,搭天线托关系打招呼请求照顾,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蔓延;三是?脱离群众之“虚”。有的党员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不愿深入基层调研。这种行为看似是工作方法问题,实则是群众观念淡薄,未能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性原则,问题的背后是党性中“人民至上”理念的缺失;四是?贪图享乐之“奢”。个别党员追求物质享受,讲究排场、铺张浪费。这种行为不仅违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折射出理想信念的动摇。党性坚定的党员,必然能抵御物质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反之,一旦党性弱化,便会滋生享乐主义,甚至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五是?推诿塞责之“惰”。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责任“踢皮球”,这类“不作为”现象表面上是作风懈怠,实质是缺乏担当精神,背离了共产党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性要求。
三、锤炼党性修养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根本路径
作风问题抓常抓长,必须从党性教育入手,将“立根固本”与“纠偏正向”相结合,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党性锤炼。一是?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根基。党性修养首先来源于理论清醒。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深刻内涵,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心得体会,将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自觉。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觉悟,廓清思想迷雾,增强“检身若不及”的自觉,从思想改造着手,经常进行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认真比对找差距,透过现象看本质,追踪问题背后的问题。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拿出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牢牢掌握遵规守纪、立身做人的正确标准和根本标尺。二是?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党性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党员应主动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作为警院教师,我们要以“立德树人、铸魂育警”为核心,在服务师生中践行初心使命。强化思想引领?,将党的政治建设融入课堂,通过思政教育筑牢师生忠诚警魂,传承红色基因;深耕教学实践?,聚焦公安实战需求,创新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帮助学生提升执法能力;建立完善师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学业与职业发展困惑;严于律己示范?,以过硬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和纪律作风以身作则,诠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在培养新时代公安人才的征程中彰显初心。三是自我革命中永葆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普通党员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例如,在组织生活会上主动剖析并纠治“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倾向;通过“红脸出汗”查找思想根源,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意见当作改进作风的“镜子”,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作风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将作风问题上升到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才能从思想深处拧紧“总开关”,在行动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新征程,每名党员都应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将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用实干担当诠释对党的忠诚,以优良作风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抓手。作风问题事关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更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与党性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于普通党员而言,只有从党性的高度剖析作风问题,才能抓住思想根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真正将党的宗旨转化为行动自觉。
一、党性的核心内涵是作风问题的“根”与“魂”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总开关”。党章明确指出,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风作为党性的外在表现,直接反映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政治立场是否鲜明、思想素质是否过硬。例如,有的领导受托请托别人的相关事项,打招呼请求“关照倾斜”,看似人之常情,实则助长歪风邪气,败坏社会风气;有的党员在工作中搞“形象工程”,表现出的是作风浮夸,实际上是党性不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的干部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表面上是态度问题,根源在于宗旨意识淡薄,没能站稳人民立场。党的历史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算了教条主义错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重塑了党的作风,肃清了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典范,至今仍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全党同志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正向,改进作风、提高修养提供了方向指引。
二、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弱化的“信号灯”
作风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党性弱化的外在信号。普通党员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以下现象,便需警惕党性是否出现了“滑坡”。一是特权意识之“害”。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遇事还不能做到先照顾下级部属的困难和诉求,首先考虑的是上级的政策规定和领导的想法意图,唯政策唯上级,最后再唯困难唯下级,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还不牢固;二是人情关系之“乱”。一些本该是正常的事项,如就医、入学、就业等,部分党员干部经常参与其中,搭天线托关系打招呼请求照顾,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蔓延;三是?脱离群众之“虚”。有的党员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不愿深入基层调研。这种行为看似是工作方法问题,实则是群众观念淡薄,未能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性原则,问题的背后是党性中“人民至上”理念的缺失;四是?贪图享乐之“奢”。个别党员追求物质享受,讲究排场、铺张浪费。这种行为不仅违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折射出理想信念的动摇。党性坚定的党员,必然能抵御物质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反之,一旦党性弱化,便会滋生享乐主义,甚至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五是?推诿塞责之“惰”。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责任“踢皮球”,这类“不作为”现象表面上是作风懈怠,实质是缺乏担当精神,背离了共产党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性要求。
三、锤炼党性修养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根本路径
作风问题抓常抓长,必须从党性教育入手,将“立根固本”与“纠偏正向”相结合,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党性锤炼。一是?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根基。党性修养首先来源于理论清醒。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深刻内涵,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心得体会,将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自觉。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觉悟,廓清思想迷雾,增强“检身若不及”的自觉,从思想改造着手,经常进行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认真比对找差距,透过现象看本质,追踪问题背后的问题。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拿出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牢牢掌握遵规守纪、立身做人的正确标准和根本标尺。二是?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党性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党员应主动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作为警院教师,我们要以“立德树人、铸魂育警”为核心,在服务师生中践行初心使命。强化思想引领?,将党的政治建设融入课堂,通过思政教育筑牢师生忠诚警魂,传承红色基因;深耕教学实践?,聚焦公安实战需求,创新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帮助学生提升执法能力;建立完善师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学业与职业发展困惑;严于律己示范?,以过硬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和纪律作风以身作则,诠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在培养新时代公安人才的征程中彰显初心。三是自我革命中永葆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普通党员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例如,在组织生活会上主动剖析并纠治“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倾向;通过“红脸出汗”查找思想根源,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意见当作改进作风的“镜子”,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作风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将作风问题上升到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才能从思想深处拧紧“总开关”,在行动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新征程,每名党员都应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将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用实干担当诠释对党的忠诚,以优良作风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底部文字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 地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