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系部概况 - 系部简介 - 正文

刑事科学技术系简介

发布时间:2024-11-13 10:15:49点击数量:

刑事科学技术系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江苏公安专科学校的公安技术系。2002年3月,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原公安技术系更名为公安科技系,2014年更名为刑事科学技术系。现有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和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三个专业;内设痕检学、图像和文检学、法化法医学教研室和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法化学实验室,以及物证研究所(物证鉴定中心)等部门。

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师37人,博士17人;教授4人,正高级警务技术职务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1人。教师中,获评公安高等教育部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人、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人;入选和在培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6人、省“双创博士”2人、学院“苏警学者”培养对象4人;荣立个人二等功2人、个人三等功10多人次。

现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近3000万元;2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化学实验室和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3个创新与服务实战平台:江苏省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检验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院物证鉴定中心(通过CMA认证);1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人工智能框架下的法庭毒理学研究》团队。

始终坚持“以师为本、共同发展”的理念,紧盯公安实战新形势新要求和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注重队伍梯队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团队组建,不断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省品牌专业,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国家级建设试点;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完成省级重点(规划)教材1部;获省部级竞赛奖近20人次,获评院级教学团队2个;立项院级教材4门,讲义11门。

扎实推进实战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课程思政,注重科研创新,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近年来,指导大创、院研项目124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90多篇;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近100项。

五年来,科研项目立项共计90多项(其中国家级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6项),论文发表240多篇(其中SCI等32篇,核心期刊32篇),出版著作(译著、教材)12部,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各类奖项共50多项。

作为学院服务实战的重要窗口,物证鉴定中心依托学院的先进仪器设备,高水平的检验鉴定人才,一直与实战部门并肩战斗,为实战部门提供检验鉴定服务。五年来,为公安机关重大疑难案件侦破提供技术鉴定近200项,出具鉴定书240多份;提供模拟画像、非法秘密制毒案件专家评估意见和出庭作证、重大诈骗案件RTI文件检验等在侦查破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被办案机关致函好评;开发化学物质硼砂的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解决了公安机关食药环侦新型案件中的检验鉴定难题。

刑事科学技术系党总支,下设教师第一支党部、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2022年,第一党支部被遴选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获评学院先进党支部。2023年,第一党支部“234”工作法获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三等奖;党总支被省厅党委授予2022-2023年度先进党总支;系及国家虚拟教研室团队分别获江苏省公安厅记集体三等功1次;系获评“江苏省工人先锋号”。2024年,教师第一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系党总支入选“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

进入新时代,全系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教育工作、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筑牢忠诚、勇担使命,紧紧围绕学院第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生产力,砥砺前行,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和学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