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系部新闻 - 正文

刑事科学技术系2025级新生开启专业教育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5-08-25 14:20:10点击数量:


为帮助刑事科学技术系2025级新生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普通公民到预备警官角色的转变,强化专业认知、提升专业认同、明确学习方向,8月25日,刑事科学技术系与校局“同城一体化”建设结对合作单位共上新生专业教育第一课。上午刑事科学技术系主任吴国萍从“专业为脉 学科为根”和“育人为本 融创为径”角度详细介绍了刑事科学技术系的发展历程、专业情况和教学理念。下午组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新生赴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科所和建邺分局开展“铸魂育警·协同育人”共建活动。公安实战部门领导、业务专家围绕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能力标准与素质要求作系统讲解,帮助新生初步了解专业基本情况,明确学习方向,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公安人才筑牢根基。

     

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朱志强从警察素质的要求角度对新生提出六个期望:讲政治铸忠诚警魂、守纪律强作风养成、勤学习夯专业基础、重创新育科学思维、勇实践提实战能力、强担当践初心使命。他指出,警院与实战部门的协同育人机制,旨在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复合型公安人才,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科所政委章志成结合自己从事刑侦工作的经历,介绍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意义、成效与刑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新生未来学习提出建议,强调要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自觉自律学习。


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高立结合自己的从警经历和同学们交流分享。他强调,要注重品德修养,严于律己、勇于担当,同时培养细节意识,夯实专业基础,铸就忠诚警魂。他还鼓励新生在警院沉下心来学好本领,未来带着专业与担当走向岗位,用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重誓言。建邺分局实战专家祝青围绕“刑事案件的现场保护”给同学们授课,详细介绍建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概况、刑事案件现场保护措施,同时分享自己对人民警察责任与担当的理解,深化了同学们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认知,更激发了大家的职业使命感与学习热情。


     

在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科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新生参观了法医、痕迹实验室专业技术设备,学习了刑科所历史发展,直观感受专业知识在实战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学习方向。

在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新生参观了建邺公安历史展馆和刑事侦查大队合成作战中心,对警察职业产生初步认识,对专业知识学习形成具体印象,更对公安民警“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含义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今天,是我走上从警路的第一步。在报告厅里,聆听领导老师的谆谆教诲,“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已经在我心中深深镌刻。在展览馆里,回顾人民警察的峥嵘光辉岁月,缅怀公安英烈感人至深的事迹,感受公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把青春岁月奉献给这身藏蓝警服的誓言已经悄然立下。不知不觉间,“两个转变”的目标已经悄然发芽。  ——25刑技新生哈柯

从参观刑科所到听完新生第一课,我们的校训“无私奉献”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身为预备警官,我们应当时刻脚步往下迈,力量往下沉,真正做到知责、担责、尽责。正如朱政委所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他人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人生。”刑技人的精神如火种般闪耀并代代相传。初入苏警校园的我们,从现在起应时刻不忘初心,坚持务实作为,将“无私奉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赤子情怀担起时代重任。——25刑技新生孙希文

期间,还创新开展了“警院教师-实战教官”结对同行计划推进活动。江苏警官学院孟新宇、杜明坤等6名专业教师与南京市公安局于小勇、李翔南等6名实战教官围绕案例教学开发、科研项目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开展共建。这种“双导师”培养模式,为新生构建了从校园到实战的成长通道。


此次专业教育第一课是刑事科学技术系深化“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通过公安实战资源与院校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不仅帮助新生建立了专业认知框架,更强化了其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为培养新时代刑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