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述,需要我们以体系视角厘清“新的文化使命”同文化繁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的内在关联,进而促进科学思路的凝练、精当举措的形成,不断提升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守正创新:坚守科学真理和赋能鲜活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既是真理与时俱进、永葆科学的必然要求,更是实践接续向新、趋向鲜活的根源所在。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到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一国向多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是在与各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的紧密结合中强基蓄势、开枝散叶,历经时代变迁依然闪耀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等内生特质。从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到李大钊撰写《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到一大召开红船启航,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相结合的过程,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历经艰辛探寻真理的可贵精神。一百多年来,从国民革命到井冈星火,从持久抗战到全国解放,从巩固人民政权到投身火热建设,从推进改革开放到决胜全面小康,马克思主义在聚焦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观照中华文化、塑造中国特色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活力和思想光芒。与此同时,在一次次思想解放、求实创新的接续赶考中,一代代共产党人保持永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理想向现实更加可近可感可及。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走好自己的路、践行最好真理、铸就文化新辉煌,是我们历经百年求索站稳脚跟、赶上时代、实现自强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深刻把脉守正和创新内蕴的深层机理,促进科学理论的内化深化和鲜活实践的契合会通,不断赋予理论和实践更多中国特色和文化分量。
循近追远:推动文化繁荣和实现文明更新。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物质力量的极大满足和精神力量的极大丰富,是国家由大向强迈进的重要标志。回溯世界大国崛起的历程,从知识体系构建到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的兴盛引领、文明的形态塑造对国民精神塑造、社会转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回望苦难辉煌的民族复兴征程,思想的觉醒、文化的兴盛、精神的凝聚,是我们进行斗争、赢得主动,闯关攻坚、逐梦奋进的内在支撑。从自强不息到独立自主,从兼收并蓄到体用贯通,我们以批判态度和革新精神改造旧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在艰辛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对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好文化的规律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向功能,积极拓展其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对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素养、学习型社会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和文化建设各环节的精细连接。从文明形态的塑造跃迁看,文明是开放互鉴的,从传统向现代,既面临内外要素的转型调适,也需要实现和国家发展方位的协同对接。四十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推动中华文明现代样态的出场是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趋势的应有之义。建设现代文明,既需要从传统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需要着眼现代文明,拓展提出新内容赋予新亮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化对文化和文明内在本质的关联认知,立足现实“近”视角,使各类文化样态互促共进、持续繁荣;观照未来“远”视角,深化对人类文明形态转型发展的整体研究和集成研究,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元素、培塑新优势。
由古向今:赓续历史传承和观照现实需要。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千百年来,中华先民注重从历代典籍和文化宝库中总结治国理政得失、汲取做人处事智慧,形成如修齐治平、明德弘道、富民厚生、万物并育等思想智慧,对中国人的精神赓续和文化涵养产生深远影响。从何尊铭文到珍贵简牍,历经岁月更迭,中华璀璨文化通过文物文献、建筑遗产、工匠技艺等得以活态呈现,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赓续传统、生生不息的精神气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化内蕴革故鼎新、时移而治的变革思维和进取精神,讲求因时而变、化危为机、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历代的变法图强展现了改革者善于打破旧思维、形成新观念的勇气和决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华历代典籍善于总结解难事办好事的原则和方法,注重用正面故事和反面案例凝练展现如“满招损、谦受益”等中华思想智慧。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从民本思想到典章制度,中华文化注重将严明制度和治理国家、整顿百姓等结合起来,促进良“制”和善“治”相协调,形成了定国安邦的治理思想和制度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从赋予“实事求是”新内涵到展现“知行合一”新意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文化和历史典籍资源进行梳理、加工和提炼,形成展现历史价值、富含现实指向的标识性思想和理论体系,为赓续中华文化传统、推动中华文化现代转型、开辟中华文化发展道路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处理好古和今的辩证关系,促进文化尊古向新的契合会通,放大古老文明智慧对现代中国发展的映照效应,不断提升中华文明的亲和度可感性聚合力。
串点连面:促进精神富有和建设文化强国。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强调衣食足仓廪实的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突出强调腹有诗书、崇礼尚德、温故知新、格物致知,勤耕精读、好学能文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观照现实的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的价值体现。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强调“精神的富有”到《共产党宣言》将“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着力批判西方资本主义以“物”为中心、造成人的异化和畸形发展,深刻指出未来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高度发展,人才能得以自由和全面发展。此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在同各国文化发展实际尤其是人民大众需要的紧密结合中汇聚特色、培塑新貌。比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联通,积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形成如《黄河大合唱》《大众哲学》《平凡的世界》等一批启发民智、凝聚民心的思想文化精品。进入新时代,我们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中国好人、时代楷模等最美故事,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等新时代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版本馆等成为展现中国精神、展示中华文脉的重要平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更好实现人的精神富有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人民情怀,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内容供给和民众精神需求的卡点弱环,高标准推进优质内容直达基层,增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厚植网上网下合力,精细配置各类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知识和精神需要互促衔接,让好内容时时入千家、好作品处处暖人心。
以稳促进:巩固安定因素和展现活力样貌。生动活泼、安定团结是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社会有序、文明互鉴的重要特征。回溯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历史,从秦汉至隋唐,从宋元至明清,盛世和治世的接续出现对于巩固中华文明大一统传统具有重要益用,多元一体、团结集中成为中华民族亲如一家、奋斗圆梦的价值共识。分裂动乱是祸,和平安宁是福。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奋斗中形成了爱国护家、守边固边、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深深融入亿万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守望和平、巩固安定、耕耘幸福、绘就美好成为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共同期盼。从《玛纳斯》《格萨尔》到佤族木鼓、藏毯苗绣,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通过说唱展示、乐器演奏、产业集聚等形式活态传承,生动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有的历史记忆。历经岁月积淀,各民族文化在安定而有活力的良好环境中存留、传扬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互相吸引、互促发展,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瑰丽出彩的“文化景观”。梳理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振兴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进入新时代,我们积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振兴民族多彩文化、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等串联起来,通过展览、直播、纪录片、微视频等形式多维展现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可感故事,诠释了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的情感暖色和思想共识。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稳的节奏、进的时机,在稳秩序和增活力中延展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朋友圈”,提升媒介生产向传播的聚合效能,不断培塑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的能动效用。
聚内联外:讲好中国故事和共促文明互鉴。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绵长,内蕴着丰富的故事素材和文本资源。要善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蕴含的要义精髓,展开同古代先贤的时空对话,以一本书、一篇简牍等微视角讲述文物典籍等背后的细节故事。文化是故事的内在依托,故事是文化的外在延展。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在故事打磨和编排上下功夫,更要在学深中华文化、悟透中华思想上气力。从《山海情》到《人世间》,从《何以中国》到《典籍里的中国》,近年来,一大批优秀文艺精品之所以循势出圈,就在于善于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等蕴含的内核元素深度融入作品生产创作各环节,以故事的精妙传达反映时代变迁、彰显文化情蕴。置身新时代中国,传统和现代各类文化样态彼此辉映。数字经济、媒体融合、新质生产力等的持续发展,为我们融通内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文化创新人才的持续涌现,为我们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在国际传播中,对外展示中华文明内蕴的精神理念智慧,更加需要观照他国受众需求,用好移动互联媒介,在融通叙事、建构话语中找准发力点、提升契合点,开展跨文化交流,促进多文明对话互鉴,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融通的可感案例,为各国走好现代化、共绘新愿景提供更多思路借鉴和智慧启迪。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内外联通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共促文明互鉴的合力,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样式,推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持续厚植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文明发展亮色。
(作者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限责任公司时政理论采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