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学院贯彻落实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之年、申硕工作冲刺之年、教育教学改革攻坚之年。今年学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警院姓党”第一属性、“警院姓警”第一特征,聚焦立德树人、铸魂育警根本任务,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突出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冲刺申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五个一批”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一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
1. 强化“警院姓党”第一政治属性。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和学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完善“警院姓党”第一属性、政治建设第一任务、旗帜鲜明讲政治第一要求、对党忠诚第一标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要求内嵌办学治校、管党治警、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
2.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建立并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完善党委中心组示范学、二级中心组专题学、党支部集中学、党员师生个人学“四联动”学习体系和专题党课、专家报告、辅导讲座、网络课堂“四辅学”教育平台,引导干部教师系统深入学、联系实际学,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 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前沿阵地管理,确保学院意识形态绝对安全。
4. 深化落实全国全省公安工作会议、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央统筹规划建设重点公安院校最新部署、省委对学院建设发展的最新要求和省公安厅、教育厅部署要求,围绕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做好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动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5.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落实各项精准防控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二、扎实推进申硕立项建设,牵引带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6. 高标准推进申硕立项建设。围绕核心指标、紧盯短板弱项,扎实推进申硕立项建设年度24项重点任务。抓好联办研究生教育,深化与南师大、南信大教育合作,继续推进与公安大学联合办学,着力培养更多硕士生导师、孵化更优创新工程项目、打造更强警务硕士课程。
7. 统筹推进学科建设。聚焦“一优三重四特”学科发展布局,更大力度推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团队建设、平台资源建设和学术科研攻坚等重点方面工作,确保以良好成绩接受公安学省优势学科中期检查、通过省重点建设学科结项验收。统筹推进4个院重点培育学科方向和9个院重点学科建设,力争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2个,高层次科研成果及奖项增比达到10%。高质量抓好学报建设,全面提升办刊水平。
8. 扎实抓好申报工作。认真做好两大类基础数据梳理汇总、申硕报告撰写等各项申报工作,充分挖掘学院发展成果,更好彰显办学特色优势,力争申硕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三、全面加强本科教育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9. 加强忠诚警魂教育。创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认真落实学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加强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加快形成具有“警”字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至少将1门思政课建成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系部着力打造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加快建设学院思政教育基地,创新红色基因教育、忠诚警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警察职业道德教育。
10. 深入推进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以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打造改革“理论篇”“实践篇”“成果篇”为目标,以高质量完成“重中之重”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推进改革专项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手段方法创新、资源平台建设等8个方面40项重点任务落地。
11. 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对标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健全完善专业建设内涵标准、认证制度、保障体系、调整机制,对现有专业进行总体评估和谋划设计,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一流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停办弱势专业,办好数据警务技术专业。力争新增2-3个“双万计划”专业建设点。
12. 全力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对照国家和省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按照学院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更新,建设内容综合、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课程总量增加10%,力争2门以上课程入选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3门以上课程入选国家或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引进一批在线优质课程资源。高质量抓好教材建设,力争新建省部级重点教材3部以上。推进课堂革命,重点培育课程推广新型教学模式,打造更多“金课”。
13. 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坚持学生中心,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导向,改进警务化管理、“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公安专业学生全过程全要素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
四、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14.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继续引进博士学位教师,分类引进硕士学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加大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政策性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争省部级名师、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数量实现新提升。
15. 建强教学科研团队。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建设、重点培育”的思路,以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高端平台为纽带,高质量推进省、院、系三级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力争新增省级教学、科研团队各1个。对前一轮院级团队建设情况进行验收,优化团队结构,将中青年博士特别是近几年新引进博士全部纳入团队。
16. 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压实职能部门统筹指导责任、业务部门组织培训责任、教学系部培养管理责任,增强政治轮训、业务培训、调研锻炼的综合功效,发挥鼓励激励、综合考核的导向作用,营造讲忠诚、讲奉献,比作为、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五、切实提升科研工作质效,不断增强服务支撑能力
17. 实体化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省部级科研平台运行机制,实施平台目标管理,创新服务保障制度,压实职能部门、依托系部、平台负责人的责任,着力提升现有平台运行质效,鼓励多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各平台力争立项建设1个以上省部级项目。
18. 全方位推进科研工作创新。深化学院与公安机关、高校、科研院所深层次合作,力争合作申报省部级以上项目不少于5项、至少共建1个省部级平台、争取横向项目5个以上。加强院级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发表高层次论文、争取高级别奖项。组织化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大力度支持学生进课题、进项目、进实验室、进平台。
19. 高标准推进智库建设。瞄准建设一流公安智库和专家人才库目标,加强智政对接,深化课题研究,推进成果转化,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打造智库品牌,举办好连云港论坛国际智库论坛、中国现代警务改革论坛、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分论坛。
六、稳步拓展开放办学,积极用好优质办学资源
20. 积极稳妥开展境外合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适时推进境外交流合作,组织申报省部级项目和教师公派留学访学计划,实施境外专家引进项目,深化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做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21. 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加大与南京地区高校合作力度,在外聘授课教师、推进学分互认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推进学科方向建设、重大课题攻关、重点改革项目,适时组织高层次学术会议。推进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公安院校轮值工作,落实侦查学专业联合教学团队和实战科研智库建设等任务。
22. 强化校局紧密合作。加强与公安实战部门对接,深化培训师资库、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快推进在职培训、外警培训内涵建设,完善全省民警培训基地协作机制,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稳定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办学规模,加强继续教育师资库、课程资源库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七、推动内部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23.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认真贯彻落实学院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意见,开展新一轮规章制度清建。
24. 全面加强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按照设置合理、职责明确、运行顺畅、管理规范的要求,统筹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稳步实施科研机构非编化、项目化、动态化管理。
25. 调整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坚持目标考核与分类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改进部门考核,实施全员考核。完善奖励工作制度,加大对获得高层次成果的部门、团队、个人的奖励力度。
八、全面优化服务保障工作,营造平安稳定的校园环境
26. 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服务教学工作为主导,深入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课堂和智慧党建、智慧人事、智慧后勤等平台建设,增强智慧校园建设综合功效。
27. 切实加强基础保障工作。突出保基本、保运转、保重点目标,加强资金统筹、优化使用管理,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推动建立“大后勤”保障体系,统筹抓好重大活动保障、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校园维保等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后勤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优质化。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扎实开展校园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
28. 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落实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统筹加强学生活动品牌建设,培育具有警院特色的文化品牌。支持工会、共青团、关工委有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体育活动。
九、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治党,全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29. 压紧压实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印发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各项要求,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形成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修订纪委工作规范、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办法,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完善政治生态评估办法,巩固校园良好政治生态。
30. 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基层党组织工作规则,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督导考核机制。加强党务工作队伍教育培养,高质量推进28个“书记项目”建设。加强党校规范化建设,制订个性化培训方案,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实效。构建党建工作平台,实现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
31. 深入开展院内巡察。突出政治巡察定位,认真落实年度巡察计划。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巡察机构和组织部门对巡察整改情况的日常监督机制,持续推进落实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对巡视巡察、主题教育整改工作进行专项巡察。完善“未巡先改”机制,开展巡察 “回头看”。创新巡察工作,分类制定巡察监督清单。
32. 深化作风建设。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常态开展队伍管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源头预防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日常监督办法等制度规范,坚持廉政教育全覆盖、常态化,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有特色、重实效的廉政教育。
33.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执行党内问责条例,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敷衍塞责、失职渎职,从严追责问责。
34. 推动构建大监督格局。制订学院构建大监督格局实施意见,建立纪检监察机构专责监督、综合部门职能监督、审计部门专门监督、中层部门管理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巡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