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作者: 时间:2022-09-20 点击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学院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公安院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警察院校和国际一流警察学科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江苏十四五教育发展和公安发展规划,立足省情校情、着眼长远发展,编制《江苏警官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发展路径。

一、规划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学院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面对公安改革新形势、教育改革新要求,面对申硕工作新机遇、内涵发展新挑战,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为党育人初心,坚守为国育才使命,以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为牵引,以实施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深化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打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为支撑,以加快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保障,锐意改革、担当作为,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学院2次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一是申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扎实推进,办学主要指标大幅提升,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警务硕士授权点顺利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审。

二是学科专业建设稳步发展。公安学省优势学科和3个省重点建设学科高质量完成周期建设任务,新凝练建设4个培育学科方向,形成一优三重四特学科布局。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建成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5门课程获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立项和出版10部省重点建设教材。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深入实施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全面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获批省高校教改重中之重课题立项和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承办全国公安院校第二届教学技能大赛,取得办赛参赛双丰收。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继续教育稳步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着眼推动四个高端突破,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88项,同比增加63%。教师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27篇,同比增加12%。新增8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3个。部省智库建设持续加强,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三年建设节点综合考核在全省重点培育智库中名列前茅。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突破。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引进培养博士72人,博士教师总数达118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教师占52%。新增省级教学科研团队5个、公安部津贴专家和教学名师3人,新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31人次,同比增加72%。全体教师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为学院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六是在职民警培训取得实效。内涵建设稳步推进,培训组织日趋规范,施训能力有效提升,举办全国全省培训班277期,参训学员近3万人次,其中公安民警占90%;举办外警培训班21期,为31个国家培训中高级警官336人。

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全院上下咬定目标、坚毅笃行,各方面工作创新发展、实现突破,为推动落实新时代学院发展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院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为: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高质量发展还不充分;人才工作仍需加强,代表性教师和高层次团队相对缺乏;教学融入实战、科研引领实战仍有差距,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不够强;治理能力建设仍需加强,体现时代特征、公安特点、学院特色的制度机制尚不完善,等等。

(二)发展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警务体系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公安改革发展的主题主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加快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公安部即将部署推进重点公安院校建设,省委提出推动打造世界一流警察院校、国际一流警察学科重大部署,这些为学院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创新研究生教育,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发展,以及公安改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工作创新等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唯有认清形势、迎难而上,保持定力、奋发进取,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方能育新机开新局,奋力推动学院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公安工作、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内涵式发展主线,突出特色化发展方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打造特色品牌为关键,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效能治理为支撑,推动构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更好适应实战需要的办学新格局,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科研创新实力和办学层次水平,积极创建重点公安院校,加快建设双一流警院,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和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

(二)总体要求

——办学治校高定位。综合实力在全国省属公安院校中处于前列,办学特色在省属普通高校中充分彰显,办学层次实现新提升,学科特色更加鲜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努力建成重点公安院校。

——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需求牵引、育用衔接的教学机制更加科学,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警务研究高水平。坚持科研扎根平安建设大地,不断优化科研创新生态,完善科研工作体系和科研评价机制,持续增强自主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能力,警务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技术创新高质量成果丰硕,警务研究成果转化率和贡献度不断提高,高水平公安智库建设成效明显、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职培训高标准。全省公安民警教育训练主阵地作用不断凸显,部级训练基地、外警培训项目、省内主体班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职培训的正规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民警培训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队伍建设高要求。坚持从严管党治警,全面落实四个铁一般标准和四有好老师要求,队伍教育管理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教师职业发展制度健全,专任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教官队伍数量适宜、业务能力较强、作用有效发挥,行政教辅队伍结构优化、担当作为、奋发有为。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五高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十四五时期,学院将组织实施警察学科专业特色发展、实战化教学品牌塑造、一流公安智库建设、苏警学者培育、评价体系创新等战略举措,并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组织实施第二轮五个一批项目建设。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提升办学层次,构建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符合实战要求的学科专业布局,部省智库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重点公安院校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双一流警院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办学层次实现新提升。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警务硕士授权点资格,独立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努力获批公安学、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及其他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科建设得到新发展。主动适应新文科、新工科建设要求,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发展布局持续优化、警察特色不断凸显,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科建设更加成熟,法学、公共管理、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日趋完善;获批省优势学科建设四期项目1~2个,获批省重点学科5个;3~5个二级学科形成品牌效应。

——本科教育迈上新台阶。全日制本科生规模保持稳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4~5个,新建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以上、省级一流课程30门以上,本科教育课程总量达600门左右,80%以上课程进入教学资源库,获批省级以上教材项目及奖项5~8个。

——科研工作再创新高度。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应用研究再上台阶,警务研究成为品牌。建强省部级科研平台,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力争建成省重点高端智库,部省智库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项以上,新增5项省部级奖项。

——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教师、管理、服务三支队伍协调发展,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师资队伍规模达到380人左右,生师比保持在16:1左右,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保持在55%左右,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0%。培养引进35名左右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增3~5名学科带头人、3~5个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

——服务实战作出新贡献。科学研究聚焦实战、服务实战、特色鲜明,科研成果质量高、转化成效好,服务实战能力不断增强。优质民警培训资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年培训在职民警保持一定规模。开放办学持续深化,校局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教学融入实战、师生参与实战、科研服务实战的制度机制逐步优化、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内部治理取得新成效。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立,治理结构逐步优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更趋科学,执行落实更加有力,法治校园、智慧校园、活力校园、绿色校园建设成效明显。

三、重点建设任务

(一)建设高水平学历教育,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升级。聚焦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根本任务,加强忠诚警魂教育,创新四史和人民公安史教育,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锻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

1.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公安院校特点,创新思政工作内容、方式、方法、载体等,构建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效果明显的思政工作体系,把忠诚警魂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推动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同向同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部署要求,对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度,建成合格马克思主义学院,争创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思政必修课程建设,加快特色课程建设步伐,打造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成1~2门省级以上一流思政课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运用多样化教学和评价方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每门课程、每节课堂的育人功能,强化每名教师的育人职责,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培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争创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素质训练四位一体的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推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课堂与现场等培养环节有效衔接,探索建立重大案事件、重大涉警舆情等及时进课堂机制;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构课程空间,健全实战化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扎实推进教、学、练、战一体化加强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力争获得国家级奖项。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推进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全面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积极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拓展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并探索建立辅修专业制度,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统筹推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优化专业发展布局。围绕现代警务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强公安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停办弱势专业,保持专业规模相对稳定,有效彰显特色优势。探索论证公安政治工作、网络侦查、情报研判、技术侦查、反恐防暴以及防范打击经济金融领域犯罪、新型网络犯罪、食品药品环境犯罪等实战急需领域人才培养,加快构建与现代警务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体系。依托江苏发展优势,找准专业建设方向和重点,优化顶层设计,加强专业建设,统筹推进国家级、省级和院级一流专业建设,培育各专业特色优势,新增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专业。完善专业发展保障体系,推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压实专业建设责任,组织开展专业质量监控、评估与认证,优化专业建设资源配置,促进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着眼警务实战需要,把现代警务对公安民警能力要求的各项要素嵌入课程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公安专业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通识拓展课、公安实战体能技能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结构,加大新课程开发建设力度。优化课程规格标准,加强课程质量管理,以公安业务类课程为重点,分类分级推进五类金课建设,丰富优质课程资源,推动形成特色彰显、优势带动、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力争建成4门以上国家级一流课程、30门以上省级一流课程。加大在线课程建设力度,力争80%以上课程进入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占课程总数达10%以上。编写出版系列特色(优势)教材,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最新理念、法律法规、战法、案例、技术等引入课堂。

5.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把育警铸魂成效作为检验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化质量革命,建设质量文化。依据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要求,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高水平实验实训场馆和教学训练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开展专业评价、课程评价、课程思政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潜心教书育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教学评估中心和教学督导建设,健全以专职质量监控机构为主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6.推动形成良好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警务化管理。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强化学生纪律作风养成,促进学生自觉养成纪律严明、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深化学生学业考核改革,提高过程考核比重,建立以综合素质考核和能力考核为核心、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学业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全周期学业预警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和动态管理,建立有效的学业危机干预机制和跟踪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学科竞赛、文体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鼓励普通类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进一步提高公安类专业学生参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执法应用能力。

7. 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部署,办好硕士研究生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教育机制,建强导师队伍,深化资源建设,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以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核心指标建设质量,积极申报专业学位或学术学位授权点1~2个,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好服务高素质公安队伍建设。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停止联办研究生招生,按照联合培养协议继续做好在读研究生培养工作。

(二)完善学科发展体系,提高特色学科建设质量。坚持把增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综合实力、提升警察特色学科未来发展潜力作为战略优先,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培育学科高峰、打造学科特色,全面提高学科发展水平。

8. 完善学科发展体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认真落实新文科、新工科建设部署要求,强化学科意识,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公安学科的主体地位,兼顾发展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院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建设,培育新的学科发展增长点。依托法学、工学、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完善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公共管理为主体的学科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建设,优化二级学科整体布局,加快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9. 凝练学科优势特色。依托学院现有公安学科,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方向,提高学科竞争力、影响力,在公安学一级学科下重点打造侦查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等二级学科,在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重点打造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执法技术等二级学科。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持续凝练法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下设特色学科方向。推进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建设,凝练下设的优势特色学科方向。

10. 提升学科建设质量。聚焦公安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构建完善公安学科理论体系,丰富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科内涵。对照省优势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对标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基本条件,统筹推进省级学科项目建设,重点加大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培养力度,推出一批高质量标志性成果。

(三)扎根平安建设大地,厚植科研工作发展新优势。坚持把科研创新放在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强化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公安实战、服务领导决策的鲜明导向,加快构建与警务研究高水平发展相适应的科研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项目申报能力、科研攻关能力、服务实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11. 创新科研机制,优化科研生态。加快构建与国家、部省科技创新政策相配套的科研制度机制,改进科研资源配置方式,统筹学科、专业、教学、科研资源,探索实施学院指导协调、系部自主调配的科研资源配置模式。健全以科研团队带头人和科研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符合科研创新规律特点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破除五唯要求,优化科研评价制度,深化以创新、贡献、实绩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改革,实施分类评价,探索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创新学报工作机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办刊水平,更好服务科学研究。

12. 突出实用实效,强化重点攻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公安改革、公安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明确科研创新主攻方向和重点,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推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深入开展现代警务理念、警务体系、警务模式、警务技术研究,吸收借鉴基础学科领域的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加强公安基础理论研究,为构建现代警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撑。聚焦公安实战重点领域、重大课题,加强与政法公安机关、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构建完善警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共同创建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并加强成果开发与转移转化,更好服务公安实战、反哺教育教学。

13. 建好创新平台,打造科研高地。统筹推进现有省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高端平台建设,围绕平安建设、公安实战,结合学院实际、平台特点,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培养研究团队、完善运行机制、打造研究成果,争取立项一批高层次科技项目(课题),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孵化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其间,力争新增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成功申报1~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转化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

14. 强化智政对接,建设一流智库。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央、省部重大决策部署,增强智库研究选题的针对性、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智库研究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保障机制,构建与省内外相关机构密切协作的智库研究网络,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高水平智库研究队伍,提升智库研究水平、整体质态和影响力。推进智政对接,加强与政法公安机关的深度合作,完善课题申报、协同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公共安全专业数据库和研究成果资源库,建强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实战研究智库,不断提升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公安实战水平。

(四)统筹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紧跟时代要求、紧贴发展需要,以实施苏警学者培育工程为载体抓手,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为推动学院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5.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四个铁一般标准和四有好老师要求,强化教师人民警察、人民教师双重身份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方面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师德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机制,试行师德承诺制,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和教师发展制度,形成以师德表现为核心、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支撑的教师荣誉体系,引导教师以身示范、教书育人。全面落实高校教师行为准则,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探索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

16. 培育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推进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有计划、成梯次地培养学科带头人、名师专家、警务专家、高水平团队,按照一人一策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努力建设政治和业务双过硬、数量和结构双优化、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双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五年内,培养引进35名左右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5名学科带头人3~5名警务专家3~5个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

17.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认真落实《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专题培训、示范公开课、名师讲堂、警院论坛、青年教师沙龙、教学竞赛、团队建设等多种方式,加强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培训,拓宽教师思维视野,不断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教研能力。加强实战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实战调研、换岗实践等制度机制,聘请公安机关业务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研究生兼职导师,统筹推进驻校教官、兼职教官队伍常态化、规范化建设。

18. 加强管理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保障有力的思路,研究完善党务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行政管理队伍、服务保障队伍的培养建设计划,配套完善教育管理监督制度,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强专业化优秀干部储备,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五)持续扩大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坚持把学院发展置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进行审视和把握,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办学,主动用好江苏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高教资源和公安机关资源,完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共建共享共赢,加快形成开放办学新格局。

19. 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渠道。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积极争取部省对外合作交流项目,依托江苏高校中外校群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加强与境外执法机构、警察院校、司法院校和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建立教师出国(境)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学生交流等方面常态化合作机制,有序组织师生出国(境)学习交流。

20. 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警务合作交流,认真落实公安部交办的警务合作项目,积极申报建立国际执法培训基地,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定期举办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智库论坛,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外警培训品牌。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抓好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响应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认真落实公安部素质强警交流合作各项部署,支援西部公安院校建设发展。

21. 推动建立开放办学新格局。加强江苏公安实战教学联盟内涵建设,完善协同育人、联合科研、实验室共建等合作机制,将教学联盟单位打造成为教师实践锻炼、学生实训实习、师生教研科研的多维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创建公安部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实施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改革,以普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试点,探索实施与境内高校举办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制度,继续推进与境外高校学分互认项目。稳步实施引进国(境)外专家项目,加大在专业课程中聘用外籍教师或警务专家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数量,积极开办小语种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外语能力。研究制定学分互认管理办法,支持学生跨校研修大学通识课程,鼓励学生通过慕课平台选修高水平在线课程。充分利用客座教授资源,打造学院客座教授讲堂品牌。

22. 提升在职民警培训供给能力。根据公安队伍战斗力生成需求,围绕提升民警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完善培训体系,开发高质量培训课程,培育建设一批培训特色项目,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适应实战需要的培训师资队伍。主动融入新时期全警实战化训练工作要求,协调省公安厅建立民警调训、送训、施训联动机制,探索实施线上培训与送教上门模式。加强民警培训实战教学,着力在全省公安机关建设30个左右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现场教学实践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推进培训协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在苏政法院校和全省民警训练基地协作平台,丰富优质培训资源。深入开展培训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机制。

23. 推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创新推进继续教育,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色,加快教学内容实战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探索二学历教育教学改革,新增高起本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规模保持在3000人左右。

四、保障措施与支撑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保障。实施十四五规划部署、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学院党的建设质量,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24.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警院姓党作为学院第一属性,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第一任务,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干部教师第一要求,把对党忠诚作为人才培养第一标准,将政治建设贯穿管党治警、人才培养、办学治校全过程,教育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学院落地落实。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推动班子运行状态、校内政治生态、事业发展势态持续向好。

25. 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重要训词精神、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化四史和人民公安史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

26.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党对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领域动态排查、实时监测、定期分析、跟踪整改工作机制。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公安民警使用社交媒体九个不准等纪律要求和保密要求。强化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控,从严规范干部教师外出讲学、接受采访、开设公众号等管理和涉外交流活动管理,加强师生国家安全、国情社情等教育,确保学院意识形态安全。

27.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更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努力使学院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把全体师生凝聚在共同目标之下,努力为加快实现学院改革发展目标不懈奋斗。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其加大政治动员、政治引领、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承担起引导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28. 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注重统筹联动、强化标本兼治,建设廉洁校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大监督格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教师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锻造过硬师生队伍,涵养清朗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加强行政教辅部门作风建设,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学生、保障教学。

(二)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内部治理效能提升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活力、工作质效,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9. 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学院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意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优化制度执行机制,确保制度有效落实。理清各类领导小组、各个中层部门、相关学术组织等职责清单,完善职责清晰、分工协作、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治理体系。优化科级机构设置,明确科级机构职责,完善内部治理架构。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内部治理体系由立规矩见成效转变,有效防范业务和廉洁风险。

30.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部署要求,根据省委、省教育厅部署,按照分类设计、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的思路,改进完善学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科研评价、职称评聘等有关制度。强化考核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优化考核评价内容、指标、方式、方法,完善过程性动态化考核机制,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工作实绩,强化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结果应用。

31. 创新服务师生举措。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深化拓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提升师生的工作学习幸福感、满意度等方面,推出一批放管服举措。探索建立线上办事大厅,网上办理财务、采购、资产、审计、维修、卫生、安保、成绩查询、各项证明等事项,形成网上网下大服务格局。推进图书馆纸电一体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三)全面优化校园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校园。坚持把育人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校园环境升级改造,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更好发挥环境育人、以文化人功能,构建现代化生态文明校园体系,不断增强学院软实力。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忠诚、奉献、法治、尚武、廉洁文化内核,完善文化校园建设体系。统筹打造平安大道、国旗广场、景观河道、青莲湖、忠诚园、尚武园、橄榄园、桃李园等,构建形成一轴一带一湖四区文化景观。结合教学、教辅、服务部门工作实际,建设亮点纷呈、各具特色的部门文化。规范仪式教育,统一文化标识使用,固化校园文化符号,提升校园文化识别度。丰富警察特色主题文体活动,强化博物馆、图书馆等阵地建设,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师生参与度,增强文化渗透力,提升服务全省公安机关、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整合校内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矩阵,增强校园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33.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紧贴实战、共享共用的公安数字化教育训练资源库,不断提高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质量,积极构建公安教育云服务体系。实施校园网业务系统一体化升级改造,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打通各领域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域内一体化重构,综合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效能。开展数据中台建设,推进校园数据治理,规范数据资源建设,推动校园数据共享交换,增强数据汇聚整合、提纯加工、服务可视化能力,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更好服务人才培养、办学治校。

34. 深化绿色校园建设。大力推进校园绿化升级改造,建设绿色、美丽、生态校园,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园林式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完善节能平台建设管理,实行智能水电管理,推进资产合理有效配置,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35. 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健全完善校园公共卫生管理、重大传染病预防、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方案、工作流程,巩固拓展平安示范校园建设成果,力争第一批创成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

五、组织推进与实施

加强本规划实施的领导,建立规划制定实施评估的管理体系,健全规划实施的中期和年度监测与评估制度,将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作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

(一)加强工作领导。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其他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分管院领导牵头,带领相关职能部门编制实施专项规划。由各院系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实施院系十四五建设规划。

(二)完善规划体系。制定形成“1+5+9”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即1个总体规划、5 个专项规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工作和智库建设、研究生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和 9个院系规划。

(三)强化目标导向。注重战略思路与规划实施相结合,建立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明确具体目标任务的牵头院领导和执行部门,将主要任务指标分解到每个年度,把规划实施与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结合起来,并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

(四)注重过程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规划既定目标任务建立跟踪和监控机制,组织实施动态监控和年度监测,开展中期检查和评估,回顾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总结学院战略发展的进展情况,分析发展形势要求,科学调整规划目标任务,优化规划推进实施举措,确保规划实施有力、有序、有效。

(五)凝聚师生合力。把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作为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提高师生参与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师生的创造性,凝聚推动学院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版权所有:江苏省警官学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