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治安管理系举办了第五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沙龙由心理学教研室高旭老师主讲,周朝英副教授点评,治安学研究所周健博士主持,系部以及青海、内蒙警院来我院交流的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
沙龙的主题是“梦的世界”。高旭老师首先澄清了与梦有关的两个常识性错误:梦是不现实的、梦具有明确的意义指向性。他认为,任何梦都承载着愿望达成、预警、心电感应、问题解决等生命功能;另外,梦的意义通常是朦胧的、模糊的,不可能如近代科学所要求的那样是符号(现象)与象征(本体)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保证意义的不确定性是释梦的关键,梦通过多—多对应的象征关系而富有意义的可增长性。在错误纠偏的基础上,高旭老师从心理过程和心理咨询技术两个维度对梦的认识进行了梳理。他指出,一切认知的背后都会隐藏有一定的情绪型心理动力机制;一切情绪都有可能经认知加工被理性梳理;梦有助于我们重回生命的整体性。所有心理咨询技术的核心效能都在于驱动来访者的自体自由流动,并由此找到来访者心理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很多技术都具有造梦的意蕴。最后,高旭老师强调: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唯有把握现实和幻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生才有机会参透“大游戏、大慧悟、大解脱”的生命境界。
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周朝英副教授进行了主点评。周老师认为,高旭老师澄清了有关梦的常识性错误,综合运用了心理学、哲学、量子力学、脑科学等多个学科话语,从情绪、认知、行为、演绎等层面对梦进行了理论梳理和系统阐释,充分体现了高旭老师近年来在精神分析领域深厚的知识积淀。同时,周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对梦的心电感应、梦对于身心的影响、情绪对行为的动力支撑作用等畅谈了自己的体会。
其他老师和学生就情绪和认知的关系、梦和现实的对应关系、梦的提取与记录过程中存在的理性污染现象、释梦的科学性等问题和高旭老师交流了看法,并对梦的习惯性象征、偶发性象征和普遍性象征等三个象征在文本中呈现的逻辑顺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此次沙龙信息量大,学理性和经验性兼具,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