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校:母校纪事

作者: 来源:校史馆 时间:2019-03-19 点击数:

公校:母校纪事

原创: 博物馆志愿者团 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 715

诗曰:

母校居然是公校

黄埔一期真自豪;

回眸过去四十年,

心潮澎湃逐浪高。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是我的母校——江苏公安学校(简称公校)恢复招生的第一年。这年我从武进农村考上了公校(我们被戏称为黄埔一期),我那艰苦而又难忘的乡村少年时代从此结束了。

恢复高考不仅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同时也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781218日至22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们又幸运地成为步入新时代的第一届大学生。

微信图片_20181120192506

我去公校报到的时间是19781227日,天已经很冷了,父母亲一早就起床为我忙早饭,父亲烧火,母亲做我喜欢吃的千层饼。行李母亲几天前就为我收拾好了,一件是当年她出嫁时作为嫁妆的漆了凤凰图案的樟木箱子,里面存放我的衣服及学习用品;还有一件是一个又大又结实的蛇皮袋子,里面装了一条棉被及其他生活用品。吃了早饭,我们全家和左邻右舍都兴高采烈地把我送到村口。临别时,母亲抹着眼泪对我说:去了好好读书,经常写信回来,不要记挂家里。父亲则用一根小扁担挑着樟木箱子和蛇皮袋子送我去奔牛火车站。

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远行,坐的是价格最便宜的绿皮慢车,奔牛、吕城、丹阳……,每个小站都停靠,上午8点多钟上的车,到中午近十二点才到南京站。当我挑着行李过了检票口走到出站处,就看到很多院校举着牌子在迎接新生,我径直朝一眼就看到了的江苏公安学校的牌子走过去,接站的同志帮我把扁担先收起来,再把两件行李抬到不远处的一辆中型面包车上,这辆车上的新生大约有五六名,当我落坐后,车子就由东向西穿越南京城,把我们送到位于雨花台附近的安德门21号的公校,办理完入学登记手续后,我就住进了学生宿舍,别上了校徽,色彩斑斓的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了。

微信图片_20181120192511

当年的公校是一座规模不大且尚在建设中的新校。校门朝南,造得高大气派而又庄重典雅。白底黑字竖写的江苏公安学校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所书,格外引人注目、令人自豪。不大的校院内一条水泥路贯通南北,最北端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小荒丘。马路的东边从南到北依次是行政楼;一、二、三幢学生宿舍楼;操场;一、二幢教职工宿舍楼。马路的西边由南向北则是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兼大礼堂、澡堂、警体馆。我是第一次到南京,第一次进大学,对大学该有多一点概念也没有,更没有比较,反正眼下的这一切就是我的大学了。而且,对这一切,我都感到既陌生又新奇。记得刚来报到的那几天,在这个仅有几十亩地大的校园里,我还会辨错方向,不知身在何处。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复可叹。

公校”78级共招中专生150名,大专生300名。1227日入学报到后,经过几天的休整,于7912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然后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教育活动,主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安全保密教育。尽管已进入冬季,但每天清晨6点钟就要起床,630统一出操,点名喊口令,一个都不能少,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与公校一墙之隔的西南侧,是南京警犬研究所。每天天蒙蒙亮,东边是学生喊口令,西边是警犬在狂吠,彼此遥相呼应,构成一首嘹亮而独特的黎明协奏曲。至今想来,也很可笑复可叹。

为尽快适应受文革冲击,各级公安机关警力青黄不接,急需各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78公校300名大专生先分文科和理科两大类,但一个多月后,为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急需外语人才的需要,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本着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选调的原则,于792月份在大专生中选调51名同学组建了一个外语(英语)班。这样大专生中有3个文科班,一个物理班,一个化学班,一个外语班,构成了一所综合性院校的雏形,从一开始就为20023月的专升本并更名为江苏警官学院奠定了基础。但初创时期的母校毕竟规模小、人数少,设施简陋、师资不足、资金短缺……,各班的公共课及各类讲授,还有校方组织的大型活动都合在一起上,这种一个校门进出、一个口令起床、一个食堂吃饭、一个礼堂上大课或开会、一个澡堂洗澡……的教学及生活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各班学生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融合与互助。3年下来,300名大专生不论是哪个班的,彼此都能混个脸熟,大体上都能互知姓名,有的则成为亲密的兄弟或姐妹。这样的同学关系,也为大家工作以后的联系与交往打下了扎实的感情基础。现在想来,倍感可亲复可爱。

微信图片_20181120192518

我们这批78级的同学,有工人、农民、复转军人、民办或代课教师、上山下乡知青,还有少数应届高中毕业生;有家长是师长、局长、处长、教授的;有擅长唱歌的、跳舞的、朗诵的、弹奏乐器的、书画的、打球下棋的。虽然年龄相距很大、家庭背景各异、城乡差别明显、学业水平参差、个人爱好多样、生活经历悬殊,但不管是谁,都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个个意气风发,求知若渴,大家互助友爱,刻苦学习蔚然成风。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自不必说,特别是晚上10点钟学校规定教室和宿舍必须统一熄灯后(每晚都有值班纠察人员巡查),有的同学就到走道上或路灯下,甚至躲到澡堂里去看书;每天早晨6:30统一出操前,好多同学起来晨读已有个把小时了。当时的校园里,没有舞会,没有卡拉OK,更没有互相吃请,真正是争分夺秒,手不释卷,人人朝气蓬勃,精神饱满,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谓朝为田野郎,暮登天子堂的自满与自负,在我们这一代学子身上找不到任何印记。现在想想,依然觉得可敬复可爱。

1978年我报考的是文科,总分是329.5分(学校录取线为320分),所以我一开始就名正言顺地分在文科类。开学一个多月后,得知要在大专生中选调50名同学组建一个外语(英语)班,我积极报名参加了选拔考试,但未被录取。为此,我心犹不甘,找校领导死缠硬泡,非要上外语班。我的理由是:一、我是农村孩子,虽然外语底子薄,但我能吃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赶上;二、我才19岁,年纪轻,记忆力强,学外语有优势;三、我有坚定的信心与决心,一定能把外语学好(这一点与25年后温家宝当总理时每次亲临重大灾区时的讲话精神不谋而合)。在我几次三番的真诚恳求下(不知当时我确实是胸怀大志,还是无知者无畏,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弄明白我当时为什么非要学外语),经逐级请示,校领导最终同意我去外语班。所以外语班正式开班时实有51人,我就是那个“1”。为照顾我的面子,学校对外没有张扬,但我自己心里明白,我是挤进来的,内心有怕遭人歧视的隐忧。

我们外语班有几个特点,一是51名学生中,女生有11人,男生40人,女生占1/5强,在全校各个班级中,女生占比恐怕是最高的。二是年龄差距大,最大的一位复转军人有30多岁,最小的一位应届高中毕业生只有16岁,几乎差了一倍;三是城镇学生多,农村学生少。就我个人来说,还有一个当时没有想到的弱点,就是我从小没有学过汉语拼音,不会讲普通话,而且常州乡音特重,这对学语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硬伤。连普通话都讲不好,英语发音哪能标准呢?因而严重影响到了我的英语口语及听力能力的提高。但既然是自己选定了非要学外语,就只能咬紧牙关下死功夫挺过去。为此,我买了一面小镜子,白天一个人躲到学校最北端的那片杂树林子里去对着镜子练发音,练口语;同时我还买了一把手电筒,晚上10点熄灯后躲在被窝里背英语单词。我把一本英语小词典背一张撕一张,直到把4千多个单词全部背完。每天早晨我是全校最早起床晨读的学生之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一直保持着每天凌晨5点前起床的好习惯)。就这样,近三年下来,我的口语与听力虽不敢恭维,但我的阅读和笔译能力显著增强。记得那位从南京大学聘请来教我们的英语老师鼓励我说:你对英文的理解能力和中文翻译能力很不错,尤其是你的译笔准确而流畅,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听了他这句话,我窃喜了好长时间,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倍感亲切与温暖。

在这三年的求学生活中,我最为感恩的是学校对我这样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的关怀以及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照顾。我永远不会忘记,学校给予我每月18.7元的一等助学金(二等14.7元,三等13.3元)以及每月发给我33斤粮票,加上住宿不收费,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三年读书期间生活无忧。三年中,我不仅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每年还能节省几十斤粮票带给家里,放寒、暑假回家时,还能从助学金中省出点钱给家人买点东西表示孝敬。凡是城里同学送给我的大白兔奶糖等我过去从未见过的东西,我一颗也舍不得吃,用塑料袋子扎紧了放在樟木箱子里,到回家时带给家人吃,家里则让我带些炒熟了的南瓜子、花生果及蚕豆等回敬城里的同学;三年中,我每次洗了被子,都是班上的学姐帮我缝好的。特别是有位学姐的男朋友从外地来看她,学姐拉着我和他俩一起去游公园,逛商店,他俩有工资,专门为我买好吃的,我开开心心地跟着他们,一点也没有当电灯泡的感觉(可见我当时还未开窍呢),至今想来仍心存感激。还有家在南京城里的同学,有的星期天拉我到家里去撮一顿,有的送我些粮票、布票、糖票之类的东西带给家里。我们当时的校规很严,读书期间是不允许谈恋爱的,所以至少对于我来说,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我没有涉足爱河,没有体会过初恋或是失恋的滋味,但男女同学之间,尤其是城里的男女同学不仅没有歧视我,而且给予了我许多真诚的关爱,这种赤子情怀我感到特别宝贵、终身难忘。如果没有学校的资助和同学的关爱,真不敢想象这三年的求学生活我该有多么艰难?再联想到现在高校的某些风气,我更是心潮难平,感恩不已。我并不美化苦难,但历史的、民族的、个人的苦难对人的历练及苦难中的抗争与友情确实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玉汝于成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微信图片_20181120192525

当然,我们三年的求学生活也并非都是寒窗苦读。我们毕竟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的新一代,身处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学校又位于城郊接合部,我们的课余生活就格外丰富多彩。

首先,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一大批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我们捧读过去听说或没有听说过的各种名著,有的甚至反复品读。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是永难挖掘尽的文化矿藏,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力度,特别是其精神底蕴,使我们在阅读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张扬起一种人文情怀。我的一位文科班的老乡学兄,认真研读了郦道元的《水经注》后,写了一篇赏析文章,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配乐朗诵,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成为震惊全校的一件喜事。诚然,文学艺术是最贴近人类灵魂的。从那时起,我们就把阅读看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因而阅读早就成了我们普遍的终身爱好。

其次,增加见闻,扩大阅历,知行合一,游遍南京所有的名胜古迹。每到星期天,只要不下雨,我和两位老乡学长(一位理科班的王兄,擅长照相;一位文科班的徐兄,擅长写作,就是在中央台发表郦道元《水经注》赏析文章的那位)就带上照相机心无旁骛地去尽情游赏南京的名胜古迹。南京不愧为六朝古都,是历朝人文荟萃之地,沉淀了无数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如中山陵、明孝陵和梅花山、雨花台和菊花台、玄武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栖霞山、总统府、莫愁湖、中华门瓮城、灵谷寺、石头城和清凉山、鼓楼和大钟亭、台城、九华山、鸡鸣寺、燕子矶、汤山古猿人洞、胭脂河及天生桥、牛首山、中山植物园、南唐二陵、瞻园、明故宫遗址、梅园新村纪念馆、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南京博物院……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与思考。现在偶尔翻翻当年那一张张英姿勃发的老照片,顿生时光飞度,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无限感慨。

再则,风云际会,童心未泯,率性而为,尽情舒展青春的激情与活力。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这代大学生大多倾心体验过三件事:一件是邓丽君的歌曲风靡大陆,她那深情温婉而又甜美动人的歌声犹如天籁,扣开了我们年轻的心扉,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有的甚至神魂颠倒。男生宿舍有位年龄较大的学兄,下课后一回到宿舍总是喜欢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对着后排的女生宿舍狂放这一代歌后的《何日君再来》《但愿人长久》《恰是你的温柔》《月亮代表我的心》《美酒加咖啡》等经典歌曲,我不知道当年后排宿舍的女生们听了作何感想;第二件事是1980年电视剧《上海滩》播出,周润发把男主角许文强演得出神入化,使人不能不一集集往下看,直到看完为止还意犹未尽;第三件事是1981年郎平率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那现场直播,看得我们既热血沸腾,又心惊肉跳。因而直到现在,邓丽君、周润发、郎平这些人的形象,还深深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构成了我们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的一部分。此外,平时我们还经常三三两两结伴步行去一个叫小行的地方看露天电影,偶尔也到学校附近农家的河塘里去钓龙虾,往往钓一大脸盆回宿舍煮着吃,那种赤膊吃龙虾、大口喝啤酒的豪迈之举,至今想来仍给人以痛快淋漓的超人之感。

微信图片_20181120192531

三年的求学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到了1981年的下半年,毕业分配的去向问题就开始萦绕在心头了。好在当年是包分配的,不存在就业困难,只是悬念分在哪里而已。记得是11月底的一天下午,班主任终于找我谈话了,他很坦诚地告诉我:学校本来想把你留校的,然后送你去上海复旦大学进修;现在不行了,因为学生分配先由省公安厅来选人,厅里已经把你选去了。到了公安厅,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一定要珍惜,多干少说,谦虚谨慎,搞好团结,相信你会不断取得进步的。听了班主任的肺腑之言,我感动万分,坚定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奋发努力,不负厚望。

1981年的127日,我们这300名莘莘学子深情地告别了与之朝夕相处了三年的母校,告别了情深意重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怀抱着美好的憧憬与希望走上了社会,投入了漫长的从警生涯,同时也踏上了另一条更为艰辛的赶考之路。

 

作 者 简 介

金小明,男,1959年生,1978级江苏公安学校外语班学生,1982年初毕业分配到江苏省公安厅工作至今。现任江苏省委维稳办副主任,江苏省公安厅二级警监。

Copyright©2018 博物馆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