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文字连接

站点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密史料 - 正文

从《长短经》看秦唐时期的情报保密谋略

作者: 时间:2025-07-09 10:30:57 点击数:



《长短经》也称《长短要术》,是唐代赵蕤采用“抄撰”方式完成的一部著作,展现了先秦至唐代诸多典籍中的精华内容,并借此反映作者本人的主张和理念。该书主要探讨王霸、机变之术,思想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纵横家。纵观全文,作者对纵横家、儒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的观点均有借鉴吸收,尤其是书中涉及的军事和情报保密谋略向来受到后人重视。

继承纵横家余绪和儒家经典,强调言行保密

《长短经》内容较为驳杂,儒家、法家、兵家等流派的主要思想在书中皆有不同程度的折射。其中,对于纵横家余绪的传承,在《长短经·钓情》篇中讨论情报保密时体现得最为明显,它指出,既然敌对方能够从言谈举止甚至是面部表情中窃取情报,那么针对此类的“钓情”,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便显得非常重要。《长短经》对于这种防止言行泄密的观点,正是对纵横家理论著作《鬼谷子》,尤其是《揣篇》《摩篇》的继承。唐代李筌在《太白阴经》中,曾设《数有探心篇》对此也有探讨。

在《长短经·钓情》篇中,作者赵蕤提到了多位历史名人如孔子、荀子、尸子等,意在以身说教,强调情报保密的重要性。作者先是借助《论语·季氏》篇表述,强调察言观色并获取情报的重要性,即“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接着,又借《荀子·非十二子》篇之言,强调做好保密是智者的行为,即所谓“默而当,知也”。这里的“默”是指沉默,默默无语、三缄其口便可以保守秘密;“知”通“智”,意在强调能够保守机密的就是智者。最后,作者借助《尸子·明堂》篇强调“听言耳目不惧”,再次说明借助言语等可以窃取情报,即“钓于人情”,是一种普遍且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也能从侧面提醒人们应该注意言行保密。在做了这些铺垫之后,作者继续就言行泄密问题进行总结,赵蕤引用了《韩非子·说难》篇中的表述,以表达自身观点:“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说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也就是说,因为存在着“钓情”和“泄情”现象,在与人交往交谈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保密。与“大人”“细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特别要注意把握分寸,谨防“语以泄败”,防止祸从口出。

发展法家观点,强调保密是君臣将帅的重要品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就在《韩非子·三守》篇中对君王提出了“心藏不漏”的要求,他认为只有君王做好保密,将心思深藏,才能不给臣子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机会。这里,韩非子已经将保密上升到维护封建统治的高度如果君王对其日常的言行心迹不加掩饰,将机密轻易泄露出去,便可能招致亡国风险。《韩非子·亡征》篇中“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的说法,就是例证。

《长短经》继承了《韩非子》的观点,并对其有所发展。赵蕤认为,谨慎重密是君王、大臣、将帅性格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是成就功名大业的必备条件。《长短经·君德》篇系统探讨王霸之术,其中强调君王应具备各种品德和素质,能否做好保密也被视为重要条件之一,即“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决策慎重且行事周密,其中便包含保守机密之意。《长短经·德表》篇中,赵蕤根据《人物志·体别》篇中“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懦”的表述,将谨慎重密列为人内在的良好德行之一,甚至可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能否做好保密工作与将帅基本素质联系在一起,点出了保密是将领之“智”,泄密则是“将军之过”和“用兵之灾”,必须要慎之又慎。

结合兵学经典,揭示军事保密的作用

虽然《长短经》的理论源头是纵横家,但书中也大量征引古代军事学著作的经典观点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其中对军事情报保密有着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

如在《长短经·五间》篇中,作者明显是借用孙子的用间理论阐发情报保密的重要性,先是介绍班超在西域与强敌斗智、郑武公巧妙杀间伐胡,后又列举陈平巧妙使用反间计除掉范增的案例,指出这些用间行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都是因为设计巧妙,而且注意做好保密。

在对历史上经典案例进行回顾和总结之后,作者引用《孙子兵法》中有关情报保密的论述,比如“事莫密于间”,对“若想用间成功尤其须加强保密”的道理进行进一步揭示,强调保密是“三军之要”,而且是“贤将之所留意”的重要大事。这种论述,强调古为今用,也做到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使得论述更加具有说服力。

《长短经》引用了众多古代典籍,同时也十分注意取其精华、切中要害,而非面面俱到。就情报保密来说,作者着重抓住那些具有警示意义和启发价值的著作展开,即使是亡佚的古代典籍,也在作者的关注之列。

如《军志》便是一部亡佚的古代兵书,其中重要观点词句仍在后世长久流传。《军志》中指出:“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长短经·将体》篇便围绕这句话,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正面强调做好情报保密的重要性,即可以有机会迅速击败对手:“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群心结;攻敌疾则诈不及设”。意思是说有了将领的周密谋划,奸细的侦察企图就不能得逞;全军官兵团结一致,就会同心同德,战斗力大增;攻击敌人迅猛,敌人的诡计就来不及实施。其次,则是从反面指出泄密会带来严重后果,即“将谋泄则军无势;以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大意是说将领的谋略泄露,军队就会失去有利形势;敌方从外部窥探到我军内部情况,祸患就不可避免;非法钱财进入军营,众多贪婪之人就会聚集。不难看出,作者将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归结于计谋的“密”与“泄”,足见情报保密之于行军打仗的作用。

来源:《保密工作》杂志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      地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