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文字连接

站点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网络资源 - 正文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背后的保密往事

作者: 时间:2023-03-16 14:15:13 点击数:


回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30余载的发展历程,“飞天”之梦虽然指向遥远太空,保密工作却稳稳扎根于大地。无数航天人在艰苦奋斗、攻关奉献的同时,以高度自觉维护着“国之重器”的秘密。保密,已成为他们的一个习惯、一种传统。

国之重器  谨慎示人

由于载人航天领域涉密程度深、涉密事项杂、涉密人员多、协作范围广,涉及政府、军队、工业部门、企业单位等各行各业,其保密工作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加复杂,除了军工单位常需面对的涉密载体管理、涉密人员管理、协作配套管理、新闻宣传管理和外场试验管理等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行业领域所没有的规定和措施。

比如,在飞船、火箭的发射准备过程中,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是谁。总体室的人员因工作需要,往往能够提前知悉对应发次航天员乘组名单。但按照规定,这一名单应由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适时宣布,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三缄其口,绝对不能对外透露消息。

关键数据的传递更是保密管理的重点。2020年5月,长征五号B火箭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先后将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突破技术难题成功实施了快速交会对接。为确保万无一失,负责该火箭轨道设计的王建明,提前与空间站系统开展了几十次的轨道参数对接,并根据产品性能数据的复杂变化,在几千次的轨道仿真计算中选出了最好的一条。任务非常繁重,但他从没有因此就“走捷径”,每次提交含有涉密信息的轨道数据时,王建明都自觉按照规定方式传输,并积极联系对方反馈接收回执。整个空间站工程研制过程中,他传递的数据文件超过100个,但没有出现一次失泄密事件。 

在另一些情形中,数据安全保密甚至关系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不少型号火箭都设计有逃逸系统,如遇突发情况可快速启动帮助航天员逃生,这是守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其作用过程中,箭上设备要从地面接收一种叫“逃逸码”的数据,并与预先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这个预先存储的数据是由外测、安控人员人为注入的,因此为了避免数据外泄影响系统运行,掌握该数据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在完成工作后进行封闭隔离,直到发射任务结束。

除此之外,一些航天材料的研制和管理情况也必须保密。举例来说,在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由于高速飞行飞船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必须有专门研制的“防热衣”才能安全着陆,这种“防热衣”同时满足了力学、烧蚀防热、隔热、高低温交变等性能要求,技术含量极高,也不可轻易示人。

以身许国  无问西东

在有关神舟十五号的新闻报道中,该乘组航天员邓清明在甘做备份24载后终于圆梦太空的故事格外动人,其女儿邓满琪写给父亲的一封信随即刷爆了各大媒体平台,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妈妈反复告诉我,你(指邓清明)的新身份是保密的,不能告诉任何人……(神舟五号发射时)看着火箭点火升空那一刻,我激动得心潮澎湃、血液沸腾,差点儿跟同桌说出你的秘密: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员……”

普通人可能很难想象,由于保密工作贯穿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已经成为一代代航天人及其家人的集体记忆,是一种习惯,更是一个传统。早在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的“两弹一星”元勋中,钱学森、孙家栋、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姚桐斌等就都曾在航天领域工作过,他们也都曾奔赴大漠,隐姓埋名为国秘密奉献了数十个春秋。

被誉为“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受命从事火箭和导弹技术研究后,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行踪去向严格保密,有一次,他的夫人蒋英甚至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丈夫的音讯,害怕出现意外的她只能到单位去询问钱学森的下落。

http://file.baomi.org.cn/spc/inlinepic/329W2V3Q1EX8N4202749.jpeg孙家栋

 

孙家栋的家人更是连他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那时,孙家栋出差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和家人联络全靠书信,而收件地址仅是一个信箱。在家时孙家栋也从不当着亲友谈论工作,妻子魏素萍知道孙家栋的保密习惯,每次看到他与同事打电话,都自觉离开。直到1985年10月原航天部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走向世界,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年的魏素萍才从电视中得知了丈夫的身份。 

除此之外还必须提到一段特殊的历史——三线建设。1964年5月,党中央作出建设三线的部署,并指示工程建设要“靠山、分散、隐蔽”,做到“小型化、专业化”。航天系统也组织大批人员奔赴广袤的三线地区,在人迹罕至、贫瘠荒凉的山沟里秘密建设出了打不烂、打不垮的航天工业体系。那时,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部队的数万名技术骨干怀抱赤子之心、坚决服从纪律,从不私自对外联系,不相互打听工作信息,一埋头就是整个青春,并且“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虽然那个特殊的年代已经过去,但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航天人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绝对保密的深刻内涵。他们不公开宣传、不接受采访、不出国出境,甚至不发表文章,以身许国,无问西东。

来源:《保密工作》杂志

 

◎版权所有: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      地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         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