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征集报送2021年度...
关于公布2020年度智库...
关于组织第五届中国现...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现...
国际警务智库论坛(201...
关于申报学习贯彻党的...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现...
第二届中国现代警务改...
关于举办首届中国现代...
关于征集中国现代警务...
学习强国:加强党...
南京日报:创新基...
新华日报 | 智库专...
新华日报:完善“...
思想理论·访谈|缪...
光明日报:加快复...
新华日报:以“工...
学习强国:战疫有...
  媒体聚焦
 
现代世界警察杂志专访孙文德厅长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8日] 点击次数:[]

以“五大警务”构建现代警务机制

   2011年第11期《现代世界警察》杂志以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文德作为“封面人物”,并以15000字的篇幅、分十个页码、配9幅图片刊登该刊记者对孙文德同志的独家专访《以“五大警务”构建现代警务机制》。
9月中旬,孙文德厅长主编的《论五大警务——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一书出版发行后,在全国公安机关引起热烈反响。为进一步了解“五大警务”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内涵以及江苏公安机关在“五大警务”机制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成功经验,由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主办的《现代世界警察》杂志社长李意清等专门来到省厅对孙文德厅长进行长达三个小时的专访,旨在向全国公安机关及世界各地警察进一步介绍“五大警务”理论。
孙文德厅长从公安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重点介绍和阐述了“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五大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具体实践,以及创造性的建设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做强打防控主业,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警务新机制的情况。
专访以“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使命”、 “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必须从信息化入手”、 “动态警务:应对动态治安挑战”、“专业警务:打造警队专业优势”、 “合成警务:实现警务系统功能最大化”、 “信息警务:提升警队核心战斗力”、 “规范警务:提升警务运行质态”、 “‘中国公安机关有能力为世界警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经验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等题目详细记录了孙文德厅长“五大警务”的阐述及成功实践的经验体会。              
                                                                    (厅政治部宣传处)
 
以“五大警务”构建现代警务机制
——本刊专访江苏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文德
                                                                    本刊记者  李意清  毕玉婵
                                  特约记者  朱    琨  赵家新  张少堂
 
记者:孙厅长,首先祝贺由您主编的《论五大警务——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一书隆重出版。据我们了解,这本书虽然刚刚面世,但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高度评价。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两位公安系统著名学者——公安大学副校长李健和教授、公安大学教务长汪勇教授,对“五大警务”理论和这本书的评价都非常高。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五大警务”理论,不仅是对现代警务理论和现代警务机制的一种全新探索,也是江苏公安机关警务机制建设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和升华。您怎么看待专家们的评价?
孙文德:感谢专家们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五大警务”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总结
我们有一个基本认识:探索和构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现代警务机制,是新时期中国公安机关的重要使命。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社会治安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传统的警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建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课题。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开放程度高,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得早、来得多,因此我们也最先感到了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迫切性,在探索建立现代警务机制方面起步也比较早。“五大警务”就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
记者:能请您大致介绍一下江苏公安机关探索现代警务机制和提出“五大警务”的历程。
孙文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就率先实施了乡(镇)建派出所、城市组建治安联防队等举措。1987年,我们开展了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并先后组建了外事、交巡警等新警种。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决定》下发后,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防暴、经侦、禁毒、网监、反恐、督察等警种陆续组建。2000年8月,我们在全国率先作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决策部署。
2003年“二十公”召开后,我们首次正式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警务机制,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实战型公安机关建设的工作思路。2004年初,我们在全国率先部署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警务机制的基本内容来抓。2006年,我们提出把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作为“三基”工程建设的突破口,并以信息为支撑建立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的网上作战平台,以此作为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008年9月,公安部提出了“三项建设”的重要方针,并召开“南京会议”,总结推广江苏公安机关以信息化引领警务改革的经验做法。“南京会议”召开后,我们立足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先发优势,作出了以建设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简称“大平台”)为突破口,带动全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
2009年,公安厅党委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公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治安动态化、公安工作信息化的宏观背景出发,确立了打造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五大警务”的总体思路,为发展完善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警务机制确立了方向。
 
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必须从信息化入手
记者:作为“五大警务”理念的提出,您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在我们的印象中,您在2004、2005年左右就已经发表过《论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关于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等论著了。
孙文德:我正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是2002年底从南京市检察院回到市公安局当局长以后。当时,我的面前摆着两个突出的难题,让我感到很困惑:一个是,南京一年的刑事案件已经有三万七千多起,而我离开市公安局的时候,一年的刑事案件不超过一万起,为什么从1983年我们就开始严打,刑事案件却越打越多?另外一个是,警察队伍和我离开时相比,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有所减少,大家都感到任务成倍增长而警力和经费却相对不足,都想着要人、要经费,但是解决无门。在这种形势下,公安机关、公安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办?我开始思考这个课题。
2003年2月“大讨论”开始以后,在省公安厅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我提出了十三个“为什么”,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2003年11月召开的“二十公”对我启发很大:要着重从体制、机制上去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地方公安局长,体制问题不是我所能解决的,因此,只有在机制建设上做文章!但突破口在哪里?能不能有一种方案可以使我们直接绕过某些环节、某些阶段,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变革?经过反复的思考、调查、研究,我们决定从信息化入手。从此,我们就正式走上了探索现代警务机制的道路。
记者:在现代警务机制建设中,或者说在构建“五大警务”的过程中,您选择了以信息警务为突破口,这是不是表明,您认为信息警务或者说警务信息化是现代警务机制中的关键要素、决定性要素?
孙文德:是这样。自现代警察产生以来,近二百年间,世界范围内先后经历了五次警务变革,前四次警务变革分别以制服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为特征,而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五次警务变革则是以信息化为特征。
相对于西方警务变革的历史而言,我国的现代警务变革时间较短,发展的进程也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可以说,我们是五次警务变革一起进行的,既要加强警务专业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又要实施社区警务和信息警务。但是,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无疑还是信息警务。一方面,信息警务代表的是最新的警务变革思想;另一方面,要对已经形成、正在形成的由前几次警务变革思想指导的合法化警务模式、专业化警务模式、被动反应警务模式、主动提前警务模式等警务模式进行系统整合,也必须而且只能依靠比它们更为先进的信息警务。有个成语叫“纲举目张”。我认为,信息化或者说信息警务就是现代警务机制、“五大警务”体系中的那条“纲”,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必须从信息化入手。
 
动态警务:应对动态治安挑战
记者:刚才您已经给我们介绍了您和江苏公安机关探索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和“五大警务”的历程,下面想请您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五大警务”的内容。首先,什么是动态警务?
孙文德:所谓动态警务,是指公安机关为实现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掌控社会治安主动权,建立的通过对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安要素实施动态化管理控制,以提高维护社会稳定、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的一套实战化警务运作机制。
记者:动态警务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孙文德:实施动态警务,主要是为了应对动态社会治安的挑战。动态社会治安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防线长,涉及面广;二是发案高,总量大;三是新问题多,情况复杂。而传统的警务模式由于存在三个“突出”——打击犯罪粗放型特征突出、治安防控分散性特征突出、社会管理限制型特征突出,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动态特点,因此也就不能形成对社会治安的有效掌控。
记者:那么动态警务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孙文德:动态警务主要包含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大方面是动态决策指挥。
决策指挥在警务运行中处于中枢地位。根据社会治安的动态变化情况,实行动态决策部署、动态布警用警、动态指挥调度,是保证警务工作及时性、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要实现动态决策指挥,首先要实现科学决策。在这方面,江苏公安机关坚持的思路和原则是“信息主导决策”。我们有畅通的信息收集渠道、健全的信息研判机制、权威高效的辅助决策机制和规范的预警发布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要实现动态用警。从江苏的经验看,要实现动态用警,关键是建立三个机制:科学的警力布防机制;动态的勤务运作机制;协同的整体作战机制。
第三是要实现扁平化指挥。从江苏的实践看,扁平指挥自下而上主要可以包括三种模式:县级扁平指挥模式;市级扁平指挥模式;省级扁平指挥模式。要实现扁平指挥,就要以做强指挥中心龙头作用为先导;以科学设定最小作战单元为基础;以搭建现代化信息科技平台为依托;以完善指挥处警制度预案为支撑。
记者:第二个大的方面呢?
孙文德:第二个大方面是动态治安防控。
针对动态治安要实行动态防控,这一点早已在警界达成共识。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来看,动态特征最为明显的是巡逻防控、卡口堵控、科技防控这三张防控网。
其一是巡逻防控。社会面巡逻防控是提高公安机关控制动态治安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江苏情况看,构建社会面巡防机制,重点应把握四个环节:建强巡防专业队伍;规范巡防勤务模式;加强巡防战术运用;落实巡防保障措施。
其二是卡口堵控。治安卡口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基础防控网络。要搞好卡口堵控,首先要加强治安卡口建设,做到布点科学、设防严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指挥高效、反应灵敏,机制健全、运作规范,建设到位、保障有力;其次则是要完善治安卡口的勤务规范。
其三是科技防控。科技防控是“第一防范力”。我们提出的科技防控的要求是:“防范技术融合应用、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区域城乡覆盖”。为保证科技防控的有效性,我们还着力建设了与之配套的工作机制,包括:“网上巡逻”工作机制;人机结合的警情处置机制;技防源头信息采集维护和应用机制;技防人防紧密结合的治安防范机制;技防系统常态运行管理机制。
记者:第三个大方面是什么?
孙文德:第三个大方面是动态社会管理。
动态社会管理的对象包括现实社会管理和虚拟社会管理。现实社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物、场所行业和社会组织;虚拟社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国际互联网。
这里我只说一下虚拟社会动态管控。江苏现有网民3306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7.6%,占全省总人口的42.1%。加强虚拟社会动态管控,关键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一是健全网上动态管控机制;二是健全网上网下综合打防机制;三是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四是健全动态管控“全警触网”机制。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的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网上情报侦查、网上舆情导控等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
 
专业警务:打造警队专业优势
记者:什么是专业警务?
孙文德:专业警务,就是指充分体现公安工作的专业特点,更好地履行警察的专业职能、发挥警察工作的专业优势的一种警务运行机制。
从警察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警务专业化包括警察组织机构的专业化和警务职能的专业化。警察组织机构的专业化,是指警察内部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进行专业分工,产生新的部门、警种和岗位;警务职能的专业化,是指警察在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长期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
记者:专业警务的主要表现形态有哪些方面?
孙文德:具体表现形态有四个方面,即:专业队伍、专业素质、专业人才和专业手段。其中,专业队伍主要是指警察组织机构的专业化;专业素质、专业人才、专业手段主要是指警务职能的专业化。
记者:那么打造专业警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孙文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警察专业化建设,主要体现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侦查专业化建设;二是注重运用专业技术手段;三是注重提高警察专业技能。
我们认为,打造专业警务,应当从专业化改革、职业化训练、科技强警、人才兴警等方面着手,推动警务工作朝专业化方向不断迈进。
专业化改革方面。从江苏警务改革的实践来看,开展专业化改革,应当从公安机关实战警队的本质属性出发,在厘清各层级职能定位的基础上,遵循“做精上层、做实中层、做强基层、做优专业队伍、做大辅助力量”的基本思路,着重挖掘和提升公安机关驾驭治安的核心战斗力。
职业化训练方面。江苏公安机关一直把改革和加强警察职业训练,作为从源头上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战略工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创办“三长”学校,加强基层所队长职业训练;集中轮训县(市、区)班子成员,提升指挥管理水平;强化“三个必训”,提升民警专业素质,等等。
科技强警方面。江苏公安机关特别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到公安工作实践,包括运用于警用装备、警务手段、警务活动对象和警务人员等构成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各主要因素,用以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比如:江苏公安消防总队的消防机器人、消防泡沫车,南京、苏州等市的现场卫星通讯指挥车、排爆机器人,南京市公安局的警用直升机等现代高精尖技术装备,大大增强了公安机关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再如,我们大力加强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图侦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手段建设,着力锻造打击犯罪的“杀手锏”,全省公安机关破案攻坚、精确打击能力不断提高,现行命案侦破、打黑除恶等工作和刑侦工作总绩效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我们的指纹、DNA数据库,共采集、建库指纹信息695万份、DNA信息89万份,分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四分之一。尤其是建立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等。
人才兴警方面。江苏公安机关以组织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加快公安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公安管理人才、专门人才和科技人才。比如,我们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实施了“十百千万”人才行动计划,即实施国保内保及技侦网侦工作“110”工程、侦查工作及派出所工作“111”工程等四大人才工程,在全省公安机关选拔培养10名左右知名专家、100名左右全省专家、1000名左右业务行家、10000名左右骨干能手等等。
 
合成警务:实现警务系统功能最大化
记者:合成警务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孙文德:解决警种部门各自为战、打防脱节问题,提升合成化作战水平,是现代警务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内容。打造合成警务,就是构建合成化警务运作机制,实现各种警务资源和要素的有机合成、整体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警务效能。
记者:那么,合成警务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孙文德:合成警务的表现形态,从微观到宏观,可分为警员合成、警种合成、区域合成、部门合成、社会合成等五个层次。
警员合成方面。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了警员搭档制等合成作战模式。江苏各地公安机关在探索建立治安预警、快速反应、社会面防范、阵地控制等警务机制的过程中,也积极推行了民警值勤搭档制,推动一线值勤民警形成工作合力。比如:在城市出入口查报站,实行刑警、治安民警、交巡警“三合一”;在城镇主干道,实行交巡警、武警和协管员“三位一体”,等等。
警种合成方面。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积极推动警种部门联动配合,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建立健全了警种合成作战机制。一是科学整合了相关警种职能。推行了交巡警合并、街面巡防民警既管治安又管交通等改革举措;把社区民警和巡防民警整合为社巡民警,统一负责辖区的社区服务管理、巡逻防范、治安管理等职责,实现了巡防和社区工作的有机融合。二是完善了警种部门协作机制。按照平时各司其职、战时合成作战的要求,派出所、刑侦、技侦、网侦等警种力量实施协同作战、同步上案,把信息技术与刑侦、技侦、网侦、图侦和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多角度挖掘犯罪信息资料,共同为侦查破案服务,形成了巡、管、查、缉、控并举的动态侦查模式。三是组建了合成化战斗实体。2006年以来,省厅部署在厅机关和13个省辖市组建机关合成行动队,打破警种、部门和地区界限,承担重大安保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增援任务。
区域合成方面。我国公安机关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决定了不同地区、区域之间公安机关开展警务合作的必要性。仅以跨省警务合作为例, 2005年,由南京市公安局发起,南京、常州、镇江、扬州和芜湖、马鞍山、宣城、滁州建立了苏皖八市公安指挥中心警务协作机制;同年,徐州市公安局牵头建立了苏鲁豫皖四省十市警务协作机制;2010年9月,在公安部要求下,苏浙皖沪四省市又建立了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部门合成方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经验都充分表明,公安机关不能靠单打独斗,要与其他政法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近年来,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查处重大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等方面,江苏各地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了一大批部门协作、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比如:公安、环保部门联手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全面实施了“公调对接”、“交调对接”、“网调对接”,等等。
社会合成方面。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要求,统筹整合社区治安资源,推动了社会治安工作社会化。如,大力实施了“红袖标”工程;推进了民警进乡镇街道、村(居)委兼职;推行了“1+N”警务联动机制;规范引导了建立治安协会工作;广泛发展了见义勇为事业,等等。
记者:我们注意到,合成警务中大量涉及的是互不隶属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作,如何保证这种协作能够开展得起来、保持得下去?
孙文德: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警务协作机制。在警务实践中,有的警务协作模式相对松散、随意,比如就某个具体案件或事项进行的临时性协作。这样的协作缺少长期延续的基础。必须从沟通联系、信息共享、指挥调度、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警务协作机制,使警务合成更加规范、紧密,实现警力、信息、指挥等警务要素的有机整合、一体运作,从而提升警务工作的整体效能。
 
 信息警务:提升警队核心战斗力
记者:信息警务,或者说警务信息化,可能是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前面咱们也已经涉及到。您是这个领域最熟悉的行家之一。那么,您认为什么是信息警务?
孙文德:具体讲:信息警务就是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建立大整合、高共享、按流程的信息汇集机制以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现代警务信息机制。信息警务是警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这个观点我在很多场合都一再强调。我认为,所谓信息警务,是指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以社会治安信息和警务管理信息为资源,以各类实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依托,以信息技术装备为手段,以信息网络为神经中枢系统,以信息的采集传输、整合共享、实战应用为基本工作形态的一种新型警务模式。
记者:信息警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您有一本著作专门论述的就是警务信息化问题。江苏公安机关在信息警务建设方面也一直走在全国公安机关前列,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能不能请您专门给我们介绍一下江苏公安机关信息警务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
孙文德:要说近几年信息警务方面的最新进展,那就是我们全省建立统一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2008年,公安部在南京召开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全面推广江苏警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并对“三项建设”作出部署。2008年以后,江苏在警务信息化方面所作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大平台”的建设应用。
江苏公安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先发优势,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的不断深入,原来以各地、各部门为主建设的独立警务平台及信息系统已难以适应实战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全省一体运行、覆盖诸警种部门的信息综合警务“大平台”。从2009年起,省公安厅抽调全省精干力量集中开展攻关,开发建立全省统一版本、省市一体运行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简称“大平台”)。
江苏公安“大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公安部“大情报”系统建设要求,以南京警务综合平台为基础、省厅“天网平台”为支撑、其他版本警务平台优点为补充,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和公安业务需求,建设全省统一,能满足各警种、各部门日常应用要求,融管理、服务、监督、工作等功能于一体的警务综合平台,不仅使一线民警的主要工作都在平台上运转,而且上级机关的管理服务也在平台上进行。同时明确,在平台架构上,实行省市两级建库,县级公安机关和基层所队以录入信息和终端应用为主,省市两级以信息服务和高端应用为主;在开发力量上,由省厅组织公安力量自主研发,并委托部分地区公安机关开发专业子系统,避免在知识产权和升级改造上受制于人;在经费投入上,由省厅一次性投入开发费用,统一给各地使用,基层只需要承担部分配套硬件的费用。
目前,“大平台”的基本框架是“5+N+3”:“5”即警务基础、情报信息、指挥调度、警务管理、公共服务等5个应用平台;“N”即移动警务、网监综合、技侦综合、指纹、DNA等若干个专业化系统;“3”即请求服务、内外网交换、运行管理等3个支撑系统。
“大平台”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设计人性化、操作便捷化、应用程序化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把麻烦留在上级机关、留在开发环节,把方便留给基层民警、留给操作过程”的理念,确保平台既功能强大、先进实用,又操作便捷、易学好用:一是界面一点登录、按授权操作;二是数据一次录入、全警共享;三是信息高度关联、智能比对;四是流程依法设置、规范运行。
在“大平台”开发建设的同时,省厅专门下发了改革警务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调整规范业务警种和基层所队警务运行模式,同步推进源头信息采集、情报信息研判、预警信息查证处置等配套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执法监督、网上绩效考评等制度,努力使警务机制与“大平台”建设应用的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大平台”的实战效能,从根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的设想。
记者:据我们所知,是您最早提出了“以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刚才您又再次强调了。这里想请您再简单给我们描述一下,信息化是如何引领警务变革的?
孙文德:信息警务的要义,就在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警务资源、改造警务流程、创新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它充分体现了手段方法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紧密结合,也是信息流与业务流的高度融合。信息化显著提升了公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警务成本、解放了警力资源,促使公安工作由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转变;信息化为警务决策指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和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拉近了指挥与实战、机关与一线的时空距离,促使公安工作由被动型、行政型向主动型、实战型转变;信息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共享,打破了警种部门之间的壁垒和打防控之间的阻隔,促使公安工作由条块分割、警种单打独斗向全警整体联动、打防控一体化转变;信息化也改变了公安民警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民警能力素质和队伍教育管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公安队伍建设由传统型、经验型向知识型、创新型转变。总之,信息化正在推动着传统警务手工作业、人海战术向现代警务精确制导、集约发展的转变,是许多国家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警察机构指挥控制和协调作战能力、改进管理考核、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竞争激励的有效手段。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信息化是如何引领警务变革的。这样的变革是渐进的、向上发展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具有无限发展的生命力。
近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积极探索警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重组传统警务机制,努力建立全新的信息警务模式,特别是通过“大平台”的规划建设和深度应用,为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控、队伍管理、绩效考核、服务群众等方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促进了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的深刻变革。从江苏公安的实践情况看,以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公安手段革新,也不仅是一次纯业务的变革,而是涉及全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包括指导思想、设计思路、运作机制、工作手段、队伍管理等全方位的大变革大调整,体现了结构的系统性和内容的整体性,是一种通过警务机制改革最终推动警务体制改革的科学之路。这种大设计在理念上已经超越了西方警务变革的境界,展示了中国公安工作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规范警务:提升警务运行质态
记者:规范警务的含义应该如何理解?
孙文德:规范警务,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制定具体的标准、细则及工作流程,实现执法规范、行为规范和管理规范。可以说,规范警务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公安机关的具体实践。
记者:如何打造规范警务?主要原则是什么?
孙文德:打造规范警务,需要着力在法治化、制度化、信息化、标准化、公开化等五个方面下工夫。其中:法治化是打造规范警务的前提;制度化是打造规范警务的载体;信息化是打造规范警务的动力;标准化是打造规范警务的重要抓手;公开化是打造规范警务的保障。
记者:在打造规范警务的具体实践中,你们主要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孙文德:打造规范警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规范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各个方面,规范公安机关不同层级、不同警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求,使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进一步提升警务运行质态,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规范警务的核心内容包括执法执勤规范、队伍管理规范和警务保障规范三个方面。
规范执法执勤方面。一是完善执法标准体系。2010年,省公安厅组织对南通市局制定的执法标准作了认真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责,明确界定了各级公安机关、各部门警种和各执法岗位的执法职责、执法权限、执法行为和执法责任标准,有效地解决了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二是加强执法主体建设。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全警学法、骨干培训和学法考核。三是构建网上执法平台。包括改造了执法办案平台,完善了执法监督系统,应用了执法公开运行系统。四是创新执法管理机制。例如在全国率先推出执法告知服务制度,全面推行了盐城市公安局首创的“说理执法”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等等。
规范队伍管理方面。一是健全组织管理规范。包括规范机构设置、建立向基层倾斜的警力配置机制、规范考录制度、规范干部竞争录用制度等。二是健全职业训练规范。包括完善职业训练体系、统一训练标准、完善训练制度、加强教官队伍和基地建设等。三是健全监督制约规范。包括推进制度反腐、健全监督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健全问责机制等。
规范警务保障方面。一是推进了基层所队规范建设。包括:全面解决了基层所队无房、危房、无汽车、无电脑、无网络问题;4万名一线执勤民警全部配齐武器警械和防护装备;5942个农村警务区全部建成警务室并按标准配齐警力和专职保安,等等。二是推进了装备配备使用规范建设。一方面,以执勤执法需要为导向,按照“长期规划、统筹兼顾、重点建设、逐步提高”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全省公安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实施细则,建立了公安装备配备更新机制;另一方面,开发应用了公安装备财务统计、装备和被装管理等信息系统,建立了公安装备科学管理机制。三是推进了执法场所规范建设。包括制定了江苏省公安机关讯(询)问室、信息采集室、证物室、警用装备室、应急警用装备仓库建设装备标准以及派出所功能区域划分管理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完善了监管、讯问场所安全管理机制等。四是深入推进公安经费规范保障。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安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安经费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公安经费的足额保障。目前,全省公安经费位列全国第二,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全部超过省定保障标准。
 
“中国公安机关有能力为世界警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从实际效果看,“五大警务”的建设给江苏的公安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或者说带来了哪些新的气象?
孙文德:简单地说,“五大警务”的建设,使警务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为破解“经济发展、治安恶化”的世界性难题作出了有益尝试,同时使江苏公安工作整体迈入全国先进行列,打防控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平安江苏”已成为江苏省率先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品牌,成为最受人民群众赞誉的和谐社会建设成果。
在取得这样的社会效果的同时,“五大警务”的实施,还大大降低了警务成本:相对于完成的警务工作量来说,人力比过去节约了一半,经费也节约了一半,而刑事案件的办案成本更是下降了70%。
记者:有专家评价,“五大警务”理论第一次全面揭示了现代警务机制的科学内涵,是第一个完整的关于现代警务机制的理论体系,是江苏公安对中国警务改革甚至世界警务发展的重大贡献。那么,“五大警务”理论或者说现代警务机制的理论体系为什么会首先由江苏提出来?
孙文德:在警务改革的实践中,江苏过去就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应该说有比较深厚的积淀。这些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要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比较完整的关于现代警务机制的理论体系,需要大量的实践,同时也需要总结升华,两者缺一不可。另外作为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项目来说,它要求决策者、组织者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高度的战略思维,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简单说就是要懂业务、懂技术、有思想高度。江苏由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可能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齐备一点。
记者:在对近年来的中国警务改革实践的关注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在不少地方,一些本来很好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却没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有时让我们也觉得很可惜。而在江苏,好的做法基本能坚持下来,很少有半途而废的情况。为什么江苏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能够长期持续?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孙文德: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秘密,那就是自主知识产权。我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现代警务改革、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对技术手段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平台技术、网络技术,因为这种改革和建设基本上都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受人才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系统设计和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与社会上的单位、企业合作,这就有个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我们是从一开始就关注了这个问题。我跟合作的企业讲:需求决定生产。我们是提出需求的,因此我们要求知识产权不过分。我们组织开发的系统、平台,包括前面介绍过的“大平台”,都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样,不仅在以后的改造、升级中不会受制于人,开发好了还可以让兄弟省市也受益。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在用我们的“大平台”。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那就很难持续和发展了。
另外就是人才。一定要建设自己的技术人才队伍。虽然我们不能等人才都有了才来搞项目、搞改革,但是后续的人才配套一定要跟上。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刚才我已经介绍过,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自主研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了。公安工作的涉密性本身也要求我们一定要摆脱受制于人。
记者:我们听到过一个这样的观点:“五大警务”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江苏公安机关、中国公安机关已经站在世界警务革命的前沿。您怎么评价这个观点?
孙文德:要说我们已经站在世界警务革命的前沿,从整体上来看恐怕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后发优势”。不仅经济领域是这样,警务改革方面也是这样。运用好“后发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建设“五大警务”、建设现代警务机制,所谋求的也就是跨越式的发展。这些年我也经常有机会接触国外警界的同行,对国外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客观地讲,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已经不比国外落后了,甚至已经比国外做得好了。比如DNA比对,我们的比对率已经大大高于很多发达国家。再如前面已经谈到的,我们关于信息警务的那种大设计在理念上已经超越了西方警务革命的境界,从改革的速度和效率来看也大大超前。应该说,我们中国公安机关完全有能力为世界警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和思考,您认为除了“五大警务”之外,现代警务机制中是否还有其他的领域需要继续探索?或者说,“五大警务”是不是已经基本涵盖了现代警务机制应该具备的主要内容?
孙文德:应该这样说,在现阶段,我们认为,“五大警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实践高度,已经涵盖了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五大警务”已经涉及到现代警务机制的主要方面:动态警务包含了现代警务模式的主要特征;专业警务契合了现代警务发展的目标取向;合成警务提供了提升警务效能的基本途径;信息警务找到了推动警务变革的强大动力;规范警务满足了现代警务运作的内在要求。但从长远来看,对于现代警务机制,我认为还需要继续探索。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现代警务机制的内涵也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五大警务”只是对我们近年来的探索的一个总结,是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反过来又用以指导实践。在今后进一步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还会有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新的探索、新的创造。
记者:对于“五大警务”特别是信息警务的前景,您是怎样认识的?
孙文德:“五大警务”虽然只是江苏一省公安机关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为全国公安机关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甚至是为整个国家的现代政务机制建设,提供了一些启示。我个人坚信:“五大警务”特别是信息警务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共享的范围越大,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它可以为中国的警务改革甚至世界警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可以为中国的政务改革提供一种参考。至于技术层面,将来的发展前景肯定是“云计算”控制。
 
“希望我们的经验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记者:孙厅长,您不仅长期担任公安机关的领导,同时还是公安大学、刑警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您在担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期间牵头研发的南京警务综合平台,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担任江苏省公安厅厅长后,您主持开发建设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通过了公安部、科技部应用创新项目验收,并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您还发表了有关公安信息化和警务改革的论文30余篇,并主持撰写了三本专著。可以说,多年来,您一直是以领导干部和学者这样的“双重身份”出现的,您在领导岗位上推出的很多工作措施都来源于您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很好奇,作为公安厅局的一把手,您的工作无疑非常繁忙,是什么让您始终保持了对研究工作的热情?
孙文德:往大的方面说,是责任感、使命感使然。往小的方面说,是因为我这个人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喜欢学习,喜欢思考,喜欢找规律。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那会儿我就已经学会用电脑了。我喜欢探索新的东西,遇事总爱问几个为什么,喜欢刨根究底,研究明白一个问题后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因此,一旦碰到感兴趣的问题,不由自主就“钻”进去了。
记者:听说您在工作、研究之余还抽出时间义务到各地公安机关特别是西部地区公安机关讲课,传授现代警务机制建设、警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经验。是什么信念让您可以在百忙之中还如此不辞辛苦?
孙文德: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将我们这些年来的经验和探索介绍给更多的兄弟省市公安机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同志,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探索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启示,提供一些参考,使他们少走一点弯路。我认为这不仅是对中国公安事业发展有利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对国家长治久安有利的事。为此占用一点自己的时间,辛苦一点,我觉得都很值得。
记者:您既在基层公安机关工作过,又长期担任公安厅局主要领导,还是一位学者,可以说是一位身份很“特殊”的警察。我们很感兴趣,您的从警理念是什么?
孙文德:我的从警理念就是我提出的“江苏公安精神”:忠诚、奉献、务实、创新。
记者:能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爱好吗?
孙文德:我的爱好比较广泛。我喜欢摄影,还是个军事迷,另外从小就爱玩乐器,小提琴、二胡、笛子都玩过。后来因为工作太忙,很多都放下了,但二胡有时还会拉一拉。我也喜欢体育锻炼,经常打打乒乓球。说句题外话,我现在最大的享受是回家抱抱小孙子。
记者:最后,请您给我们杂志提提意见和希望。
孙文德:《现代世界警察》杂志办得很有特色,我每期都看。希望以后能多介绍一些发达国家警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动态和经验,给中国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特别是信息警务建设提供参考。
 



[返回]

 

 
上一篇文章: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成效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
 地址:南京市安德门128号   联系电话:025-52881643   邮政编码:210012  技术支持:博达网站建设 | 博达网站制作